搜索结果: 46 查到相关中期的内容。
带有中期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丁村人 [相关解释]
古代人类的一种,生活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化石在1954年发现于山西襄汾县丁村。
东印度公司 [相关解释]
英国在东方进行垄断贸易和殖民扩张的组织。1600年成立,获好望角以东各国的贸易垄断权。最初在马来群岛一带进行香料贸易,后主要在印度活动,建立商馆、堡垒,拥有军队和舰队,有权宣战和媾和,成为一个政权机构。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逐步征服全印度,实行殖民统治,并入侵缅甸、阿富汗和马来亚等地;向中国走私鸦片,掠得大量财富。19世纪前期对印和对华贸易垄断权相继被取消。1858年在印度民族大起义打击下被撤销。
中世 [相关解释]
1.犹中古。 2.犹中期,中叶。 3.犹中年。
中叶 [相关解释]
1.中世;中期。
中年 [相关解释]
1.中等收成的年岁。 2.犹隔年。 3.指四五十岁的年纪。 4.犹言中世,中期。
中期 [相关解释]
1.一个时期或一个过程的中间阶段。
中段 [相关解释]
1.指事物的中间部分。 2.犹中期。
中祚 [相关解释]
1.国君统治的中期。
中节 [相关解释]
1.谓守节秉义,中正不变。 2.中期。 3.中等的节操。 4.指中气和节气。 5.专指四时仲月的中气﹐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使相 [相关解释]
1.唐代中期凡为宰相者必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故称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衔的节度使为使相。宋初因之,以亲王﹑留守﹑节度使加侍中﹑中书令﹑同平章事者皆谓之使相,实际上不主政事。如王安石罢相后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即其例。明代官场中用以称以辅臣身分督师者,清代用以称呼兼大学士的总督。
侦探小说 [相关解释]
19世纪中期产生和盛行于欧美的一种通俗小说。常以警探和私家侦探为中心人物,描写他们破案过程中的机智和冒险经历。以情节曲折取胜,具有较大的可读性。在日本称为推理小说”。
南方古猿 [相关解释]
又称南猿”。上新世至更新世中期一类形态接近猿类的早期人科化石。1924年首先在南非发现一头骨化石。从化石推断,南方古猿已能直立行走。
卡拉ok [相关解释]
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日本发明的一种音响设备,日语是‘无人乐队’的意思。它可以供人欣赏机内预先录制的音乐,还可以供人在该机的伴奏下演唱。[卡拉,日から;ok,译自英orchestra]
吴派 [相关解释]
1.明朝中晩期代表画派。明中期画坛以"吴门派"为首,晩期则推崇"松江派"。松江本属吴地,后人因合称两派为"吴派"。 2.清代经学派系之一。导源于吴中惠周惕而成于惠栋。余萧客﹑江声﹑钱大昕﹑王鸣盛﹑江藩等都属这一派。主张搜集汉儒经说,加以疏通,而旁及史学和文学,以保守汉人学说为主。
吴门派 [相关解释]
1.亦省作"吴门"。 2.明代中期中国画流派之一。沈周的学生文征明山水画名盛当时,从学者甚众,著名的有文伯仁﹑文嘉﹑陈道复﹑王谷祥﹑陆治﹑钱谷等,他们都是苏州府人,因称"吴门派"。在画坛上有重要的地位。
哈拉帕文化 [相关解释]
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文化。代表遗址有哈拉帕及摩亨约、达罗(均在今巴基斯坦境内)。存在时期约为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到前2000年代中期。属青铜文化。有较为发达的农业,种植多种作物,最早栽培棉花;城市规年大;陶器、青铜器工艺精良;并产生了文字。
图论 [相关解释]
用数学方法研究图”的一门新兴数学分支。所谓图”,是指由一些点及连接其中某些点的线段构成的图形,用来表示具有某种二元关系的集合,因此它是处理离散数学模型的一种有力工具。图论的起源可追溯到18世纪关于七桥问题的研究。20世纪中期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应用迅速发展。与运筹学、信息论、控制论等有密切联系,在科学技术和经济学等诸多领域有广泛应用。
地雷 [相关解释]
设置在地面或地面下的爆炸性武器。由雷体和引信两部分组成。引信有触发引信和非触发引信两种。主要用以炸毁坦克和各种车辆,杀伤并阻滞敌人的行动。中国是使用地雷最早的国家,至迟在明代中期就有了触发地雷。
大地艺术 [相关解释]
美国艺术流派。产生于20世纪中期。以大地作为艺术创作的对象,或在广袤的沙漠上挖坑造型,或垒筑堤岸,或泼溅颜料遍染荒山。早期的大地艺术作品多在现场施工,现场完成,无意于给人欣赏◇期的大地艺术家只对自然地貌作极小的改变或润饰,并借助摄影来完成。代表人物有安德烈、史密森、德玛丽亚等。
天工开物 [相关解释]
中国明代科学技术名著。宋应星著。十八卷,分三编。详尽记录了明代中期到末年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技术状况,并附有大量生动翔实的插图。上编包括谷类和棉麻栽培,养蚕,缫丝,染料,食品加工,制盐,制糖等;中编包括制造砖瓦、陶瓷、钢铁器具,建造舟车,采炼石灰、煤炭、燔石、硫黄,榨油,制烛,造纸等;下编包括五金开采及冶炼,兵器、火药、朱墨、颜料、曲药的制造,珠玉采琢等。
天气预报 [相关解释]
气象台(站)预先发出关于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变化和趋势的报告。气象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如卫星、雷达等)收集了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气象资料,根据天气演变规律,进行综合分析,科学判断,然后作出大范围的天气预报。气象站、哨根据大范围天气预报,结合本地区地形、天气特点、群众测天经验,作出单站补充预报。可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预报。
孙膑 [相关解释]
战国中期军事家。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人。孙武后裔。因受同窗庞涓之骗,被魏惠王处以膑刑(去膝盖骨),故称◇被齐威王委以军师重任。提出富国强兵,以战争解决问题之主张,创造避实击虚、后发制人等多种制胜战法。所著《孙膑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导航卫星 [相关解释]
为海洋、地面、空中用户提供精确导航定位信息的卫星。1960年由美国首次发射美国海军导航卫星”。1978年起美国首次发射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的卫星进行试验,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由二十四颗卫星组成业务导航卫星网。该系统的卫星上装有原子钟,能实现连续的精确定位。除供导航定位外,还可用于大地测量。
封建论 [相关解释]
散文篇名。唐代柳宗元作。封建”指奴隶社会分封国土、建立诸侯国的分封制度。作者分析了这种制度的产生原因、形成过程及其弊病,论述了它终被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意在反对唐中期的藩镇割据,维护唐王朝的统一。措词严谨,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是古代议论文的典范之作。
小王子 [相关解释]
1.明景泰二年﹐也先杀鞑靼可汗脱脱不花而自立为可汗﹐不久﹐也先被杀﹐脱脱不花子麻儿可儿立﹐号小王子◇遂以"小王子"为鞑靼酋长称号。至嘉靖中期尚沿用。见《明史.外国传八.鞑靼》。
尼德兰革命 [相关解释]
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16世纪中期,尼德兰(今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一带)资本主义有了相当发展,资产阶级反对西班牙的专制统治,广泛接受基督教新教。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建立宗教裁判所予以镇压。1566年,尼德兰人民举行起义,次年起义被镇压。1572年和1576年,北方各省和南方各省相继举行起义,并联合起来◇西班牙采取分化瓦解手段,南方几省与西班牙妥协。北方各省于1581年宣布建立联省共和国。由于荷兰省在联省中地位最重要,因此也称荷兰共和国。经历次战争,西班牙战败。1609年,西班牙实际上承认了荷兰
明治维新 [相关解释]
日本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19世纪中期,由于外国势力的入侵,日本封建统治出现危机。西南各藩下级武士发动拥护天皇、驱逐洋人的尊王攘夷”运动,不久发展成为要求推翻江户幕府的倒幕”运动。1867年倒幕派以天皇名义迫使将军交权,建立新政府。1868年幕府制度被推翻后,天皇改年号为明治。此后,以明治天皇为首的新政府废除封建制度,发展经济,建立新军,并于1889年颁布《明治宪法》,使日本逐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普鲁士式道路 [相关解释]
列宁概括的农业资本主义化的两种方式之一。与美国式道路”相对。特点是政府通过改良措施,使农奴制的地主经济缓慢转化为资本主义的大农场。以19世纪中期的普鲁士最为典型,故称。
有丝分裂 [相关解释]
也称间接分裂”。多细胞生物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复制成两份,使产生的两个子细胞都有与母细胞相同数目的染色体。整个分裂过程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松厅 [相关解释]
1.唐中期监察院礼祭厅的别名。
武科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专为考试盐武官而设的科目。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设武举,为武科之始。以后历朝皆因之,但不定期举行,至明代中期始定武乡试﹑武会试之制。清代沿袭,考试科目为马箭﹑步箭﹑弓﹑刀﹑石,均名外场,又以默写武经为内场。其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及童生﹑生员﹑举人﹑进士﹑状元等名目均与文科同,但加武字以别之。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废止。参阅《文献通考.选举七》﹑《明史.选举志二》。
水文预报 [相关解释]
利用水文气象情报统计资料及其他有关地理资料,对一个区域、一个水文站或一个水体的未来水文情况作出推测和预告。按内容分,有洪水预报、枯水预报、冰情预报、台风暴潮预报、含沙量预报等。按时间分,有紧急预报、短期预报、中期预报和长期预报等。
爪哇猿人 [相关解释]
也称直立猿人”,简称爪哇人”。世界上最早发现的猿人化石。其头盖骨、臼齿和左侧股骨化石,于1891年在印度尼西亚爪哇的更新世中期地层中被发现。根据形态特征判断,介于猿与人之间。
爱琴文化 [相关解释]
公元前3000-前2000年代分布于爱琴海地区的青铜时代文化。先以克里特岛为中心,后以希腊半岛南部的迈锡尼为中心,所以又称克里特迈锡尼文化”。克里特岛的诺萨斯等地曾有过相当宏伟的宫殿式建筑,制造了各种精致的工艺品,并先后出现象形文字和线形文字。前15世纪中期衰落,后迈锡尼文化继起,产生新的线形文字。前11世纪被北方来的落后部落摧毁。
王守仁(1472-1529) [相关解释]
明代哲学家、教育家。人称阳明先生,余姚(今属浙江)人。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用以对抗程朱学派。提出致良知”的学说,把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人生而具有的良知”。提出知行合一”说。教育方法上强调言传身教,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等。他的学说在明代中期以后影响很大,还流行到日本。著作有《传习录》、《大学问》等。
皖派 [相关解释]
篆刻流派之一。明代安徽人何震创立。成员另有苏宣、梁b033!⒊唐拥群蠹陶摺W谏星亍⒑河。风格朴茂。清代中期邓石如的篆刻蔚为大家,世称邓派”,因其为安徽人,故也称为皖派”,承其风者有吴熙载、徐三庚等。
盘龙城遗址 [相关解释]
1.商代中期城市遗址。位于湖北省黄陂县叶店。年代约为公元前15世纪前后。城址面积近8万平方米。城内东北隅,有大片宫殿建筑遗址,已发掘的两座宫殿基址,在同一中轴线上,保存有较完整的墙基﹑柱础﹑柱子洞和阶前散水等,具有宫城性质。城的四周皆有商代的文化堆积,但不见大型建筑基址,则是居民区和手工业区。反映这一古城尚属早期城市的形态。其内涵基本为二里岗上层文化因素,属商文化系统。
种姓制度 [相关解释]
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形成征服者的雅利安”和被征服的土著的达萨”两大种姓◇雅利安种姓中又分化出婆罗门、刹帝利和吠舍三个等级;达萨转化为首陀罗,从而形成四大种姓。古印度的宗教戒律和国家立法,规定了种姓间的严格界限,任何人的种姓与生俱来,永不变更。种姓制度延续了数千年,至今仍有影响。
绿色革命 [相关解释]
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上兴起的以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为主要内容的一场新技术革命。在水稻、小麦等作物生产上,大规模推广、应用矮秆、半矮秆、耐肥、抗倒、高产、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并配合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可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取得明显的效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犹如蒸汽机的发明在欧洲引起的产业革命一样。
联想主义心理学 [相关解释]
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由英国哈特莱建立于18世纪中期。其他代表人物还有密尔父子、培因、斯宾塞等。以心理、观念和精神要素的联想来说明一切心理现象。
臧窑 [相关解释]
1.清康熙中期景德镇烧制的官窑瓷器。因康熙二十年至二十七年(1681-1688)臧应选驻厂督造,故名。以鲜红者为最。
蒲鲁东主义 [相关解释]
19世纪中期工人运动中的改良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以法国蒲鲁东为代表。反对资本主义剥削,但又想保持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敌视一切国家、组织和权威,主张建立无政府”社会。
藩镇 [相关解释]
唐代中期在边境和重要地区设节度使,掌管当地的军政,后来权力逐渐扩大,兼管民政、财政,形成军人割据,常与朝廷对抗,历史上叫做藩镇。
锁国政策 [相关解释]
日本江户幕府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1639年幕府颁布《锁国令》,规定严禁与外国(中国、荷兰两国除外)通商。直到19世纪中期,长达二百多年的锁国时代”方告结束。
阿拉伯帝国 [相关解释]
阿拉伯人建立的伊斯兰教封建国家。公元7世纪30年代阿拉伯半岛在穆罕默德领导下统一后,阿拉伯人开始在圣战”旗帜下对外扩张,占领西亚、北非、中亚以及西班牙广大领土,形成庞大的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帝国统治者称哈里发,集政治、宗教大权于一身。9世纪中期起衰落,哈里发大权旁落。1258年被蒙古人所灭。
鲁颂 [相关解释]
1.《诗》"三颂"之一。共四篇。周成王封周公﹑伯禽于鲁,周公有大功德于王室,故虽为诸侯国亦得有颂。四篇作于鲁僖公晩年,为春秋中期作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