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39 查到相关两省的内容。
带有两省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峡 [相关解释]
1.四川﹑湖北两省境内,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 2.广东省北江自英德至清远间的中宿峡﹑大庙峡﹑浈阳峡的合称。见清屈大均《广东新语.三峡》。
东吴 [相关解释]
1.指三国时吴国。因其地处江东,故名。 2.泛指古吴地。大约相当于现在江苏﹑浙江两省东部地区。
东河 [相关解释]
1.战国秦汉时,黄河自今河南武陟县以下略呈南北流向一段,称东河。与晋陕间北南流向一段称西河相对。 2.清雍正七年(1729年)改河道副总督为河南山东河道总督(通称河东河道总督),专司河南山东两省境内黄河﹑运河等的防治事宜。其所管辖的诸河流统称"东河"。参阅《清史稿·职官志三·总督》。
两省 [相关解释]
1.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合称。为唐代最高国务机构。
中书省 [相关解释]
官署名。始设于魏晋,是奉皇帝意旨掌机要、发政令的中央机构。隋代改为内史省、内书省。至唐代,国家政令由中书省制定,经门下省审复,交尚书省执行。元代废门下、尚书两省,由中书省总领百官,成为国家政务中枢。明初袭元制,1380年中书省被革去。
中俄密约 [相关解释]
即《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沙俄以中俄共同防止日本侵略为名,引诱清政府订立的密约。1896年在莫斯科签订。主要内容为日本如侵犯俄国或中国、朝鲜时,中俄共同出兵互相援助;开战时,俄国军舰可驶入中国所有口岸;允许俄国在黑龙江、吉林两省修筑铁路直达海参崴。从此沙俄势力进一步侵入中国东北地区。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相关解释]
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1927年10月,毛泽东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井冈山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起义农军在宁冈砻市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同年5月成立了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和湘赣边界苏维埃政府。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主力到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井冈山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多次会剿”。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军后,留下的红五军和红四军三十二团在井冈山坚持斗争。
仙掖 [相关解释]
1.唐时门下﹑中书两省在宫中左右掖,因以"仙掖"借称门下﹑中书两省。
兼圻 [相关解释]
1.清代总督多管辖两省或三省﹐谓之兼圻。如湖广总督辖湖南湖北两省﹐两江总督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
分界线 [相关解释]
①划分开地区的界线过了河北河南两省的~,就进入了豫北。②比喻界限是非的~不容混淆。
地耳 [相关解释]
1.古谓大地的耳朵。 2.葛仙米的俗称。藻类。可供食用。我国各地都有分布,以四川产者最为著名。 3.一种地衣类植物。可食用。产于我国中部和东南沿海一带,以湖北﹑安徽两省产量最高。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五.地耳》。
大渡河 [相关解释]
岷江支流。源于青海、四川两省边境果洛山,纵贯四川西部。在乐山市纳青衣江后和岷江汇合。长1155千米。绝大部分河段为峡谷。落差大,富水能。已建成龚嘴水电站。
太新铁路 [相关解释]
由太焦(太原-焦作)、焦新(焦作-新乡)两铁路连接而成。长497千米。连接山西和河南两省,为山西煤炭外运重要通道。
太湖 [相关解释]
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在苏、浙两省间。面积2338平方千米〓水主要经浏河、吴淞江、黄浦江等注入长江。重要淡水鱼产地〗运发达。多湖岛,以西洞庭山为最大。沿湖素称鱼米之乡”。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宁铜铁路 [相关解释]
从江苏南京经安徽芜湖到铜陵。南京至芜湖段原称宁芜铁路,1936年通车;芜湖至铜陵段于1971年通车。全长204千米。是联接苏、皖两省南部的铁路干线。
岭越 [相关解释]
1.指今广东﹑浙江两省之地。
巫山 [相关解释]
1.战国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之立庙,号曰朝云。"后遂用为男女幽会的典实。 2.山名。在四川﹑湖北两省边境。北与大巴山相连,形如"巫"字,故名。长江穿流其中,形成三峡。
徐锡麟(1873-1907) [相关解释]
近代民主革命烈士。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曾任教师,后游历日本。在上海参加光复会,并在绍兴创办大通学堂,进行反清活动◇捐资为道员,任安徽巡警处会办兼巡警学堂监督。1907年与秋瑾准备在皖浙两省同时起义,在安庆枪杀安徽巡抚恩铭。起义失败后被捕就义。
押角 [相关解释]
1.坐于榻角。唐中书﹑门下两省官上事之制。
掖垣 [相关解释]
1.皇宫的旁垣。 2.唐代称门下﹑中书两省。因分别在禁中左右掖,故称◇世亦用以称类似的中央部门。
掖省 [相关解释]
1.唐代称门下﹑中书两省。
掖署 [相关解释]
1.唐代指门下﹑中书两省◇世亦指类似的中央部门。
接界 [相关解释]
交界这个车站临近两省~的地方。
最后一课 [相关解释]
短篇小说。法国都德作于1873年。以普法战争后普鲁士强行兼并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事件为背景,通过一个小学生在上最后一堂法文课时的所见所闻与内心感受,表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
杉关 [相关解释]
1.在福建省光泽县和江西省黎川县边境。武夷山脉杉岭的重要山口,为闽赣两省的交通要冲。
枢掖 [相关解释]
1.中枢官署。唐代门下﹑中书两省在宫中左右掖,故称。
沈吉铁路 [相关解释]
从辽宁沈阳经抚顺到吉林。长446千米。1929年全线通车。是东北地区联系辽、吉两省的铁路干线之一。
河西 [相关解释]
1.春秋﹑战国时指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之西。
淮河 [相关解释]
中国东部地区大河。源于河南桐柏山,经豫、皖两省入洪泽湖。主流出湖后过高邮湖,在江苏三江营入长江;部分河水经苏北灌溉总渠直接入黄海。长约1000千米,流域面积189万平方千米。中下游洪涝灾害较频繁。20世纪50年代起全面治理。
湘赣革命根据地 [相关解释]
又称湘赣苏区”。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地区。1929年5月,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重返井冈山,恢复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1931年成立了中共湘赣省委和湘赣省苏维埃政府。1933年6月,根据地的红军组成红第六军团。1934年8月,红六军团撤离湘赣革命根据地向湘中转移,留下的红军和地方武装,继续在当地坚持游击战争。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相关解释]
又称湘鄂西苏区”。在湖南、湖北两省西部边界地区。1928年初,贺龙、周逸群到湘鄂西,领导土地革命,先后开辟了湘鄂边和洪湖两个革命根据地。1930年,红二军团成立,湘鄂边和洪湖两个根据地联成一片,发展成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不久,成立了中共湘鄂西特委和湘鄂西联县政府§军和地方武装发展到三万余人。1932年秋,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未能粉碎国民党军第四次围剿”,退出洪湖革命根据地。
熊子国 [相关解释]
1.周成王时,以子男之田封熊绎于楚蛮,故址在今湘鄂一带,后因以熊子国指代湖南﹑湖北两省。
燕云十六州 [相关解释]
1.五代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赂契丹,借契丹力以建立后晋王朝。十六州为幽﹑蓟﹑瀛﹑莫﹑涿﹑檀﹑顺﹑新﹑妫﹑儒﹑武﹑云﹑应﹑寰﹑朔﹑蔚,约当今河北山西两省北部地区。
祁连山脉 [相关解释]
青藏高原北部边缘山脉之一。在甘肃、青海两省间。因在河西走廊南,又名南山。平均海拔4000米,同名主峰高5547米。广义的祁连山包括青海省东北部一系列平行山脉,山脉间有宽谷和盆地。多雪峰、冰川,高山冰雪融水为河西走廊灌溉水源。
罗霄山脉 [相关解释]
湖南、江西两省边境中南段山脉的总称。由武功山、万洋山和诸广山等组成。山脉东北西南走向,中为谷地间隔。拔多在1500米左右。湘江流域和赣江流域的分水岭。
襄樊市 [相关解释]
在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汉丹、焦枝、襄渝三铁路交会境内。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地处南襄隘道”门户,向为鄂北及豫、陕两省南部的交通重镇和经济中心。1949年始设市。人口6 3.2万(1995年)。名胜古迹有襄阳城、夫人城、米公祠、习家池等。
边商 [相关解释]
1.指边地的盐商。明弘治以后,凡凭引行盐的盐商分边商﹑内商﹑水商三类。边商缴纳盐课,领取盐引,并照官定引价将引售与内商;内商专买边引,下场收盐上堆,并照官定盐价将盐售与水商;水商多是销岸商贩,专收内商食盐在指定引岸行销。清代,以上三种名目均废。但四川引盐运销云南﹑贵州两省的运商则仍称"边商"。
闽粤 [相关解释]
1.同"闽越"。 2.福建﹑广东两省。
骑省 [相关解释]
1.官署名。唐两省皆有散骑常侍,故称之为骑省。 2.指潘岳。语本晋潘岳《秋兴赋序》"寓直于散骑之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