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7 查到相关东周的内容。
带有东周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川 [相关解释]
1.三条河流的合称,所指不一。(1)西周以泾﹑渭﹑洛为三川。《国语.周语上》"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韦昭注"三川,泾﹑渭﹑洛,出于岐山。"(2)东周以河﹑洛﹑伊为三川。《战国策.秦策一》"亲魏善楚,下兵三川。"《文选.鲍照》"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李善注引韦昭曰"有河﹑洛﹑伊,故曰三川。" 2.指洛阳。
东周 [相关解释]
朝代,公元前770-公元前256,自周平王(姬宜臼)迁都洛邑(在今河南洛阳市西)起,到被秦灭亡止。
东周列国志 [相关解释]
长篇小说。明代冯梦龙改编余邵鱼《列国志传》为《新列国志》,一百零八回,清代蔡元放继续修订并加评语,改今名。内容包括西周末期至秦始皇统一六国五百多年间发生的历史事件,展现了春秋战国由纷争而趋于统一的历史进程。文字朴实流畅而文学性稍差。
两周 [相关解释]
1.战国时由周王室分裂而成的西周﹑东周两个小国的合称。 2.指周代。周在犬戎攻杀幽王后,平王即位,东迁洛邑,迁都前史称西周,迁都后称东周,合称"两周"。
主器 [相关解释]
1.器,祭器。《易.序卦》"主器者莫若长子。"古代国君的长子主宗庙祭器,因以称太子为"主器"。南朝梁简文帝《蒙华林园戒诗》"执珪守藩国,主器作元贞。"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禁旅尊严,主器弥固。"《东周列国志》第九回"今君内主尚虚,异日主器何望,非所以重宗庙也。"后对人长子也称"主器"。
二都 [相关解释]
1.西周都城镐京与东周都城洛邑的合称。《诗.王风.王城谱》孔颖达疏"《车攻序》云'复会诸侯于东都',谓王城也。周以镐京为西都,故谓王城为东都。王城即洛邑。"后因沿以称长安和洛阳。长安为西汉都城,镐京在其西南;洛阳为东汉都城,即东周的洛邑。 2.两个都邑。
京洛 [相关解释]
1.亦作"京雒"。 2.洛阳的别称。因东周﹑东汉均建都于此,故名。 3.泛指国都。
子母相权 [相关解释]
1.古代有关货币本位与流通的理论。谓同时流通的两种货币,可以用一种为标准确定对另一种的交换率。最早作系统阐述者为东周单旗。见《国语·周语下》。 2.谓经商取利或放债取息。
洛阳市 [相关解释]
在河南省西部,陇海、焦枝两铁路在此交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东周、东汉、三国魏、西晋、北魏、隋(炀帝)、唐(武后)、后梁、后唐等均建都于此,有九朝古都”之称。1948年设市。人口1323万(1995年)。为河南西部重要城市,有洛阳拖拉机厂和矿山机械厂。特产洛阳牡丹。名胜古迹有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遗址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等。
瀍洛 [相关解释]
1.瀍水和洛水的并称。洛阳为东周﹑东汉﹑魏﹑晋等朝都城(今河南省洛阳市,地处瀍水两岸﹑洛水之北)。故多以二水连称谓其地。
瀍涧 [相关解释]
1.瀍水和涧水的并称。东周以来的古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瀍水直穿城中,涧水环其西,故多以二水连称谓其地。
瀍邙 [相关解释]
1.瀍水和邙山的并称。东周以来的古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位于瀍水两岸﹑邙山之南。山水间多古王侯陵墓,因以山水名指称帝王陵墓。
王风 [相关解释]
1.王者的教化。 2.《诗》十五国风之一。东周洛邑之诗。周平王东迁,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其诗不能复雅,故贬之,谓之王国之变风。见汉郑玄《诗谱》。其音哀以思,后以象征王道之衰微。
石鼓 [相关解释]
1.东周初秦国刻石。形略像鼓,共有十个,上刻籀文四言诗,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2.鼓形大石。
苏秦 [相关解释]
战国时期纵横家。字季子,东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主张合纵攻秦。先奉燕昭王命入齐,进行反间活动,使齐疲于对外战争。齐b167M跄┠耆纹胂唷S胝怨李兑一起约五国合纵攻秦,迫使秦归还部分侵占的魏、赵之地。齐亦乘机攻灭宋国◇来燕将乐毅联合五国大举攻齐,他的反间活动暴露,被车裂处死。
铁什 [相关解释]
1.指古代车饰之铁制杂具。《墨子.备城门》﹕"诸藉车皆铁什。"于省吾《双剑誦诸子新证.墨子四》﹕"此言铁什﹐谓藉车车饰之杂具﹐皆以铁为之也。自近世出土之车饰征之﹐东周以上﹐车饰无用铁者﹐以铁饰车﹐当自战国时。"一说谓用铁包在外面。岑仲勉简注﹕"什﹑鎒字通用﹐铁什即……铁鎒﹐谓用铁包外。藉车有柱埋地﹐则不过借'车'为名﹐与普通车迥异﹐孙(孙诒让)以铁什为纂﹐其义可能相通﹐于以为车饰杂具则误。"
飨醴 [相关解释]
1.饮醴酒。《左传.庄公十八年》"春﹐虢公晋侯朝王。王飨醴﹐命之宥。"《国语.周语上》"王乃淳濯飨醴。"韦昭注"飨﹐饮也。谓王沐浴饮醴酒也。"《东周列国志》第二回"闻虢晋二国朝王﹐王为之飨醴命宥﹐又赐玉五瑴﹐马三匹。"一说即飨礼。参阅唐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