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5 查到相关世态的内容。
带有世态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与物无忤
[相关解释]
1.谓处世态度随和﹐与人无所抵触。
1.谓处世态度随和﹐与人无所抵触。
世态
[相关解释]
1.世俗的情态。多指人情淡薄而言。 2.指政治形势。
1.世俗的情态。多指人情淡薄而言。 2.指政治形势。
世态炎凉
[相关解释]
1.指趋炎附势的人情世故。
1.指趋炎附势的人情世故。
世情
[相关解释]
1.时代风气。 2.世俗之情。 3.世态人情。 4.势利。 5.犹言世人,时人。
1.时代风气。 2.世俗之情。 3.世态人情。 4.势利。 5.犹言世人,时人。
云心鹤眼
[相关解释]
1.比喻高远的处世态度。
1.比喻高远的处世态度。
云翻雨覆
[相关解释]
1.唐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后以"云翻雨覆"比喻人情世态反复无常。
1.唐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后以"云翻雨覆"比喻人情世态反复无常。
交态
[相关解释]
1.犹言世态人情。
1.犹言世态人情。
人情世态
[相关解释]
1.人世间的情态。多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情分。
1.人世间的情态。多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情分。
修养
[相关解释]
①培养自己高尚的品质和正确的处世态度或完善的行为规范。②指思想、理论、知识、艺术等方面所达到的一定水平文学修养|理论修养很高。③指逐渐养成的待人处世的正确态度他很有修养,虽然受到围攻,但还是和颜悦色。④休整调养修养残躯,安排暮景。
①培养自己高尚的品质和正确的处世态度或完善的行为规范。②指思想、理论、知识、艺术等方面所达到的一定水平文学修养|理论修养很高。③指逐渐养成的待人处世的正确态度他很有修养,虽然受到围攻,但还是和颜悦色。④休整调养修养残躯,安排暮景。
出云入泥
[相关解释]
1.谓自己一旦青云直上,便不惜将旧时朋友踩入泥中。喻人情浇薄,世态炎凉。
1.谓自己一旦青云直上,便不惜将旧时朋友踩入泥中。喻人情浇薄,世态炎凉。
木雁
[相关解释]
1.《庄子.山木》载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树因不材而免于被人砍伐;后又见主人选杀不会鸣叫的雁以享客。弟子疑而问于庄子"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这是古代道家全身远祸的处世态度◇因以"木雁"比喻有才与无才。
1.《庄子.山木》载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树因不材而免于被人砍伐;后又见主人选杀不会鸣叫的雁以享客。弟子疑而问于庄子"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这是古代道家全身远祸的处世态度◇因以"木雁"比喻有才与无才。
枣下
[相关解释]
1.枣树下。因枣下攒聚有时,常用以喻人间的盛衰和世态炎凉。 2.古曲名。
1.枣树下。因枣下攒聚有时,常用以喻人间的盛衰和世态炎凉。 2.古曲名。
歧路灯
[相关解释]
长篇小说。清代李海观作。一百零八回。叙述书香门第子弟谭绍闻堕落败家,又浪子回头重振家业的故事。对封建社会的吏治、教育和当时市井社会的世态人情、风习流俗有广泛生动的描写,但多封建说教。
长篇小说。清代李海观作。一百零八回。叙述书香门第子弟谭绍闻堕落败家,又浪子回头重振家业的故事。对封建社会的吏治、教育和当时市井社会的世态人情、风习流俗有广泛生动的描写,但多封建说教。
汾水游
[相关解释]
1.《庄子.逍遥游》"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窅然丧其天下焉。"后以"汾水游"形容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
1.《庄子.逍遥游》"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窅然丧其天下焉。"后以"汾水游"形容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
浇态
[相关解释]
1.浮薄的世态与风气。
1.浮薄的世态与风气。
炎凉
[相关解释]
一冷一热,比喻人情势利反覆,随世事变化而变化世态炎凉。
一冷一热,比喻人情势利反覆,随世事变化而变化世态炎凉。
炎凉世态
[相关解释]
1.见"炎凉世态"。
1.见"炎凉世态"。
燥湿
[相关解释]
1.亦作"燥湿"。 2.干燥和潮湿。 3.指日常生活起居。 4.指世态炎凉。 5.中医指燥热或寒湿的症侯。
1.亦作"燥湿"。 2.干燥和潮湿。 3.指日常生活起居。 4.指世态炎凉。 5.中医指燥热或寒湿的症侯。
物态
[相关解释]
1.物的形态﹑表象。 2.景物。 3.犹世态。
1.物的形态﹑表象。 2.景物。 3.犹世态。
素履
[相关解释]
1.《易.履》"初九素履往,无咎。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王弼注"履道恶华,故素乃无咎。"高亨注"素,白色无文彩。履,鞋也。'素履往'比喻人以朴素坦白之态度行事,此自无咎。"后用以比喻质朴无华﹑清白自守的处世态度。 2.居丧时所穿的鞋子。借用为对居丧者的问候语。
1.《易.履》"初九素履往,无咎。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王弼注"履道恶华,故素乃无咎。"高亨注"素,白色无文彩。履,鞋也。'素履往'比喻人以朴素坦白之态度行事,此自无咎。"后用以比喻质朴无华﹑清白自守的处世态度。 2.居丧时所穿的鞋子。借用为对居丧者的问候语。
翟公客
[相关解释]
1.西汉时翟公为廷尉,宾客盈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复职,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见《史记.汲郑列传论》◇用以为典,谓世态炎凉。
1.西汉时翟公为廷尉,宾客盈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复职,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见《史记.汲郑列传论》◇用以为典,谓世态炎凉。
金印记
[相关解释]
传奇剧本。明初苏复之作。战国时苏秦求官失败,饱受家中人轻视、讥笑;拜相后,家中人百般奉承。剧本暴露封建社会的炎凉世态。
传奇剧本。明初苏复之作。战国时苏秦求官失败,饱受家中人轻视、讥笑;拜相后,家中人百般奉承。剧本暴露封建社会的炎凉世态。
隐道
[相关解释]
1.隐遁的缘由。 2.不求仕进以保持名节的处世态度。
1.隐遁的缘由。 2.不求仕进以保持名节的处世态度。
风行草偃
[相关解释]
1.《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加草以风,无不仆者,犹民之化于上。"比喻庶民被德教感化而顺从君上◇以"风行草偃"比喻有声望者的言行影响世态俗情。
1.《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加草以风,无不仆者,犹民之化于上。"比喻庶民被德教感化而顺从君上◇以"风行草偃"比喻有声望者的言行影响世态俗情。
饱谙世故
[相关解释]
1.谓对世态人情有深刻感受或有丰富的处世经验。
1.谓对世态人情有深刻感受或有丰富的处世经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