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3 查到相关不共的内容。
带有不共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不共 [相关解释]
1.不恭。共,"恭"的古字。 2.不具备。
不共戴天 [相关解释]
不能共存于世。指仇恨极深,势不两立不共戴天的死敌。
不同戴天 [相关解释]
1.同"不共戴天"。
不通 [相关解释]
1.阻塞;不通达。 2.不相往来。 3.不共同使用。 4.不明白;不了解。 5.谓学识浅陋。 6.谓文理悖谬不顺。
共相 [相关解释]
1.佛教名词。与自相(不共相)相对﹐谓几种事物的共通相﹐即不局限于一法之自体。如色﹑受等有为法共有无常性﹐故以无常相为共相(色﹑受等自体各异﹐色以质碍为自相﹐受以领纳为自相)。 2.拉丁文universalia的意译。西欧中世纪经院哲学常用名词﹐意即一般。
异产 [相关解释]
1.谓非本国所产。 2.指异母所生。 3.不共有财产,指分家。
枕干之雠 [相关解释]
1.谓不共戴天的仇恨。
茅缩 [相关解释]
1.用茅草滤酒。也指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语本《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古代祭祀时将酒自茅束上浇下,糟留茅中,酒汁自茅束渗透下流,像神饮之。
裘韘 [相关解释]
1.相传孔子初相鲁,鲁人谤诵之曰"麛裘而韠,投之无戾;韠而麛裘,投之无邮。"及三年政成,化行,民又作诵曰"衮衣章甫,实获我所;章甫衮衣,惠我无私。"事见《回氏春秋.乐成》﹑《孔丛子.陈士义》。麛裘,古时常服。韠即蔽膝,古时朝祭之服。二者不共用◇以"裘韘"比喻不为时人所习惯的政令。
责茅 [相关解释]
1.责备其不贡献苞茅。典出《左传.僖公四年》"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
里昂工人起义 [相关解释]
法国七月王朝时期里昂城工人举行的两次起义。1831年10月,里昂工人要求政府制定固定的工资标准,提高工资,遭到拒绝。11月21日举行起义,提出工作不能生存,毋宁战斗而死”的口号,经三天激战,占领市政厅,后被镇压。1834年4月,里昂工人为反对政府颁布的禁止工人集会结社法令,再次起义,提出不共和毋宁死”的口号,经六天激战,最终失败。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工人起义。
问诸水滨 [相关解释]
1.比喻不承担责任或两者不相涉。语出《左传.僖公四年》"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青茅 [相关解释]
1.即菁茅。亦名香茅﹑苞茅﹑琼茅﹐生湖南及江淮间﹐叶有三脊﹐其气芬香。 2.《左传.僖公四年》﹕"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因以借指附庸对宗主国的朝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