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34 查到相关上公的内容。
带有上公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上公 [相关解释]
1.周制,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八命,出封时,加一命,称为上公。 2.汉制,仅以太傅为上公。 3.晋制,太宰﹑太傅﹑太保皆为上公。 4.公爵的尊称,亦泛指高官显爵。 5.传说古有五行之官,封为上公,祀为贵神。其土正曰后土。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因以"上公"指社神。 6.即太白星。
九举 [相关解释]
1.谓九次举牲。周天子宴请上公之礼。 2.指齐桓公九合诸侯。 3.多次举荐。
九命 [相关解释]
1.周代的官爵分为九个等级,称九命。上公九命为伯;王之三公八命;侯伯七命;王之卿六命;子男五命;王之大夫﹑公之孤四命;公﹑侯伯之卿三命;公﹑侯伯之大夫,子男之卿再命(即二命);公﹑侯伯之士,子男之大夫一命。子男之士不命。他们的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等,各按等级作具体规定。见《周礼.春官.典命》﹑《礼记.王制》。九等官爵中的最高一级亦称九命。 2.北周官秩的等级。宇文泰为魏太师时作九命之典。以第一品为九命,第九品为一命。每命又分为二级。见《周书.文帝纪下》﹑《周书.卢辩传》。
五献 [相关解释]
1.飨礼时献酒五次。古代飨礼,上公九献,侯伯七献,子男五献。
五祀 [相关解释]
1.谓秂﹑郊﹑宗﹑祖﹑报五种祭礼。见《国语.鲁语上》。 2.古代祭祀的五种神祗。(1)祭祀五行之神。《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郑玄注"此五祀者,五官之神。"《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氏姓,封为上公,祀为贵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太平御览》卷五二九引《汉书议》"祠五祀,谓五行金木水火土也。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皆古贤能治成五行有功者,主其神祀之。" 3.(2)祭祀住宅内外的五种神。《礼记.月令》"﹝孟冬之月﹞
佳兵 [相关解释]
1.《老子》"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河上公注"祥,善也。兵者,惊精神,浊和气,不善人之器也,不当修饰之。"王念孙《读书杂志馀编上.老子》"佳当作'隹',字之误也。隹,古'唯'字也。"唐碑本作"唯"。元经幢作"隹"。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皆无"佳"字。魏源《老子本义》引袁昶注"然汉人已有佳兵不祥之语,则作佳兵亦古本也。"后世沿用"佳兵"为坚甲利兵或好用兵之义。
公衮 [相关解释]
1.上公之命服。衮﹐古代帝王﹑上公的礼服。 2.指三公一类的显职。
台衮 [相关解释]
1.犹台辅。衮,古代帝王及上公的礼服。
呈堂 [相关解释]
1.谓将罪犯送上公堂受审。
命服 [相关解释]
1.原指周代天子赐予元士至上公九种不同命爵的衣服◇泛指官员及其配偶按等级所穿的制服。
孔德 [相关解释]
1.大德﹑盛德。《老子》"孔德之容,唯道是从。"河上公注"孔,大也。有大德之人,无所不容。"汉焦赣《易林·坤之比》"孔德如玉,出于幽谷。升高鼓翼,辉光照国。"唐李邕《大唐赠歙州刺史叶公神道碑》"绳绳焉,熙熙焉,孔德之容,罔可测已。"一说,孔即"空","孔德"意谓以空为德。
守静 [相关解释]
1.保持清静,无所企求。语出《老子》"致虚极,守静笃。"河上公注"守清静,行笃厚。"
守黑 [相关解释]
1.谓安于暗昧,保持玄寂。语出《老子》"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河上公注"白以喻昭昭,黑以喻默默,人虽自知昭昭明白,当复守之以默默如暗昧无所见。"
守默 [相关解释]
1.谓保持玄寂。语出《老子》"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汉河上公注"白以喻昭昭,黑以喻默默,人虽自知昭昭明白,当复守之以默默如暗昧无所见。"
展上公 [相关解释]
1.古代神话中的仙人。
希夷 [相关解释]
1.《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河上公注"无色曰夷,无声曰希。"后因以"希夷"指虚寂玄妙。 2.指虚寂玄妙的境界。 3.谓清静无为,任其自然。 4.指道家﹑道士。
希微 [相关解释]
1.《老子》"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河上公注"无声曰希,无形曰微。"后因以"希微"指空寂玄妙或虚无微茫。 2.指名声和形迹。 3.微明;隐约不明。 4.谓平淡无奇。 5.稀疏微细。 6.指些微,很少。
明盘 [相关解释]
1.旧时商业用语。指买卖双方在市场上公开议定的价格。
槐衮 [相关解释]
1.喻指三公。衮,衮衣,上公所服。
歙歙 [相关解释]
1.无所偏执貌。《老子》"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王弼注"圣人之于天下﹐歙歙焉﹐心无所主也。"一说﹐危惧貌。陆德明释文"歙歙﹐许及反。一本作'惵惵'∮上本作'惔'。顾云许叶反﹐危惧貌。简文云河上公作'怵'。" 2.投合貌﹐朋比为奸貌。
正公 [相关解释]
1.古代官名。指三上公。
河上 [相关解释]
1.黄河边。 2.即河上公。
烹小鲜 [相关解释]
1.《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河上公注"鲜,鱼。烹小鱼,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挠,恐其糜也。治国烦则下乱。"后比喻治国便民之道。
玄牝 [相关解释]
1.道家指孳生万物的本源,比喻道。 2.《老子》"谷神不死,是谓玄牝。"河上公注"玄,天也,于人为鼻;牝,地也,于人为口。"后因以玄牝指人的鼻和口。
玄衮 [相关解释]
1.亦作"玄裷"。 2.古代帝王及上公所穿的一种绣着卷龙的黑色礼服。
盗夸 [相关解释]
1.犹盗魁。指取富贵或名位不以其道者。《老子》"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王弼注"凡物不以其道得之,则皆邪也,邪则盗也;夸而不以其道得之,窃位也。故举非道,以明非道财皆盗夸也。"魏源本义"盗夸《韩非子》作'盗竽'。案古韵虞﹑麻通用,则'竽'﹑'夸'皆协韵。《说文》'竽'﹑'夸'皆亏声。盖篆文'于'作'亏',是以形近致误。"高亨正诂"'夸'﹑'竽'同声系,古通用。据韩说,盗竽犹今言盗魁也。竽以乐喻,魁以斗喻,其例正同。"一说,强盗为服饰以夸于人∮上公注"百姓不足而君有余者,是由
知白守黑 [相关解释]
1.《老子》"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河上公注"白,以喻昭昭;黑,以喻默默。人虽自知昭昭明白,当复守之以默默,如暗昧无所见,如是则可为天下法式。"后以"知白守黑"谓韬晦自处。
羣公 [相关解释]
1.指上公。 2.泛指鲁以外的诸侯。 3.总称诸侯和朝臣。 4.泛指诸有名位者。亦用作一般的尊称。
衣冕 [相关解释]
1.衮衣和冠冕。古代帝王与上公的礼服和礼冠。
袭常 [相关解释]
1.因顺常道。《老子》"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张松如校读"马叙伦曰'袭习古通。《周礼.胥师》注曰"故书袭为习",是其例证。'此言因顺常道也。"一说为熟习常道。袭,通"习"。见河上公注。一本作"习常"。 2.沿袭常规。
褕翟 [相关解释]
1.亦作"褕狄"。 2.古代王后从王祭先公之服,亦为三夫人及上公妻之命服,因服上刻画雉形,故名。狄,通"翟"。
见官 [相关解释]
1.谓因讼事而上公堂。
象帝 [相关解释]
1.语本《老子》"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河上公注"道自在天帝之前。此言道乃先天地生也。"王弼注"不亦似帝之先乎!帝,天帝也。"因以指天帝。 2.指老子。唐朝尊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故即用《老子》中语为老子的别称。
贵公 [相关解释]
1.王公贵人。 2.对居上公贵位者的尊称。 3.特指三国魏高贵乡公曹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