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33 查到相关七子的内容。
带有七子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七子
[相关解释]
1.指春秋郑国七大夫。 2.指周褒姒的七个亲党。 3.指汉景帝时同时起兵的吴楚等七诸侯国之王。 4.指汉末建安时期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等七人,称建安七子。见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 5.明代弘治﹑正德年间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等七人,并以文章名世,称"前七子"。见《明史.李梦阳传》。又嘉靖﹑隆庆时期李攀龙﹑谢榛﹑梁有誉﹑宗臣﹑王世贞﹑徐中行﹑吴国伦等七人,亦以文章名世,称"后七子"。见《明史.李攀龙传》。 6.汉代宫中女官名。
1.指春秋郑国七大夫。 2.指周褒姒的七个亲党。 3.指汉景帝时同时起兵的吴楚等七诸侯国之王。 4.指汉末建安时期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等七人,称建安七子。见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 5.明代弘治﹑正德年间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等七人,并以文章名世,称"前七子"。见《明史.李梦阳传》。又嘉靖﹑隆庆时期李攀龙﹑谢榛﹑梁有誉﹑宗臣﹑王世贞﹑徐中行﹑吴国伦等七人,亦以文章名世,称"后七子"。见《明史.李攀龙传》。 6.汉代宫中女官名。
七子八壻
[相关解释]
1.唐郭子仪有子八人,壻七人,皆朝廷重官。见《旧唐书.郭子仪传》◇因以"七子八壻"形容子﹑婿众多。
1.唐郭子仪有子八人,壻七人,皆朝廷重官。见《旧唐书.郭子仪传》◇因以"七子八壻"形容子﹑婿众多。
七子均养
[相关解释]
1.谓人君对臣民当一视同仁。语本《诗.曹风.鸤鸠》"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毛传"鸤鸠之养其子,朝从上下,莫从下上,平均如一。"郑玄笺"喻人君之德当均一于下也。"
1.谓人君对臣民当一视同仁。语本《诗.曹风.鸤鸠》"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毛传"鸤鸠之养其子,朝从上下,莫从下上,平均如一。"郑玄笺"喻人君之德当均一于下也。"
七子镜
[相关解释]
1.镜名。因安装在饰有七子图案的镜台上而得名。参阅《初学记》卷二五引三国魏曹操《上杂物疏》。
1.镜名。因安装在饰有七子图案的镜台上而得名。参阅《初学记》卷二五引三国魏曹操《上杂物疏》。
七男八壻
[相关解释]
1.同"七子八壻"。
1.同"七子八壻"。
仲宣
[相关解释]
1.汉末文学家王粲的字,为"建安七子"之一。博学多识,文思敏捷,善诗赋,尤以《登楼赋》着称。
1.汉末文学家王粲的字,为"建安七子"之一。博学多识,文思敏捷,善诗赋,尤以《登楼赋》着称。
何李
[相关解释]
1.明文学家何景明与李梦阳的并称。二人皆生弘治﹑正德间,同倡复古,为"前七子"的首领。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反对"台阁体",为当时文士所宗。
1.明文学家何景明与李梦阳的并称。二人皆生弘治﹑正德间,同倡复古,为"前七子"的首领。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反对"台阁体",为当时文士所宗。
公安派
[相关解释]
明代后期的文学流派。以袁宏道及其兄宗道、弟中道为首。因三人是公安(在今湖北)人而得名。他们反对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文学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创作上以小品文成就最高。在当时很有影响。
明代后期的文学流派。以袁宏道及其兄宗道、弟中道为首。因三人是公安(在今湖北)人而得名。他们反对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文学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创作上以小品文成就最高。在当时很有影响。
几社
[相关解释]
1.明末的文社组织。名为"几社"者,盖取知几其神之义。主要成员有陈子龙﹑夏允彝﹑徐孚远﹑何刚等人。其文学主张颇受前后七子影响,作品则对政治的混浊﹑民生的疾苦有所揭露。明亡后,陈子龙等数人曾致力抗清。
1.明末的文社组织。名为"几社"者,盖取知几其神之义。主要成员有陈子龙﹑夏允彝﹑徐孚远﹑何刚等人。其文学主张颇受前后七子影响,作品则对政治的混浊﹑民生的疾苦有所揭露。明亡后,陈子龙等数人曾致力抗清。
刘桢(?-217)
[相关解释]
东汉文学家。字公fc31#东平宁阳(今属山东)人。建安七子”之一。曾任曹操丞相掾属、曹丕五官中郎将文学◇因罪服劳役,又免罪充当小吏。长于五言诗,后人将他与曹植并列,合称曹刘”。明人辑有《刘公fc31<》。
东汉文学家。字公fc31#东平宁阳(今属山东)人。建安七子”之一。曾任曹操丞相掾属、曹丕五官中郎将文学◇因罪服劳役,又免罪充当小吏。长于五言诗,后人将他与曹植并列,合称曹刘”。明人辑有《刘公fc31<》。
前七子
[相关解释]
明代弘治、正德时期文学家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的并称。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文学见解并不完全一致,但大都反对宋以来的诗文,强调复古,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为区别于后起的李攀龙、王世贞等七子,故称前七子”。
明代弘治、正德时期文学家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的并称。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文学见解并不完全一致,但大都反对宋以来的诗文,强调复古,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为区别于后起的李攀龙、王世贞等七子,故称前七子”。
孔北海
[相关解释]
1.即孔融『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因其曾为北海相,故称。
1.即孔融『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因其曾为北海相,故称。
孔融(153-208)
[相关解释]
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建安七子”之一。曾任北海相,后任少府,因触犯曹操,降为太中大夫,被杀。善诗文,辞采富丽,有《荐祢衡疏》、《与曹公论盛孝章书》等名篇。明人辑有《孔少府集》。
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建安七子”之一。曾任北海相,后任少府,因触犯曹操,降为太中大夫,被杀。善诗文,辞采富丽,有《荐祢衡疏》、《与曹公论盛孝章书》等名篇。明人辑有《孔少府集》。
宁王
[相关解释]
1.谓开国受命之王。多指周文王﹑周武王。《书.大诰》"用宁王遗我大宝j,绍天明。"孙星衍注引郑玄曰"受命曰宁王。"孙星衍疏"郑注见《书》疏,云'受命曰宁王'者,《君奭》云'惟宁王德',郑注云'宁王者文王也'。又注《洛诰》云'周公谓文王为宁成王亦谓武王为宁王。此一名而二人兼之。'"一说,宁王指文王,"宁"当作"文"。参阅曾运干《尚书正读》。 2.指唐李宪。睿宗长子,封宁王。善音律。死后,玄宗封为让皇帝。 3.明朱权。朱元璋第十七子,封于大宁,称宁王。自号舑仙,又称涵虚子﹑丹丘先生,着《通鉴博论》﹑《汉唐
1.谓开国受命之王。多指周文王﹑周武王。《书.大诰》"用宁王遗我大宝j,绍天明。"孙星衍注引郑玄曰"受命曰宁王。"孙星衍疏"郑注见《书》疏,云'受命曰宁王'者,《君奭》云'惟宁王德',郑注云'宁王者文王也'。又注《洛诰》云'周公谓文王为宁成王亦谓武王为宁王。此一名而二人兼之。'"一说,宁王指文王,"宁"当作"文"。参阅曾运干《尚书正读》。 2.指唐李宪。睿宗长子,封宁王。善音律。死后,玄宗封为让皇帝。 3.明朱权。朱元璋第十七子,封于大宁,称宁王。自号舑仙,又称涵虚子﹑丹丘先生,着《通鉴博论》﹑《汉唐
宋诗钞
[相关解释]
总集名。清代吴之振等编选。编者因不满明代前后七子尊唐诗抑宋诗之风,特编选此书,以示宋诗之长”。编成初集一百零六卷,收宋代诗作一万二千余首,选录作家八十四家(目录中列一百家),各家均附小传。是一部规模较大的宋诗总集。
总集名。清代吴之振等编选。编者因不满明代前后七子尊唐诗抑宋诗之风,特编选此书,以示宋诗之长”。编成初集一百零六卷,收宋代诗作一万二千余首,选录作家八十四家(目录中列一百家),各家均附小传。是一部规模较大的宋诗总集。
宗臣(1525-1560)
[相关解释]
明代文学家。字子相,号方城山人,兴化(今属江苏)人。嘉靖年间进士。官至福建提学副使。曾统兵击退倭寇。后七子”之一。作品以散文较为出色,《报刘一丈书》为其名篇。有《宗子相集》。
明代文学家。字子相,号方城山人,兴化(今属江苏)人。嘉靖年间进士。官至福建提学副使。曾统兵击退倭寇。后七子”之一。作品以散文较为出色,《报刘一丈书》为其名篇。有《宗子相集》。
寒泉
[相关解释]
1.清冽的泉水或井水。 2.《诗.邶风.凯风》"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诗序谓"美七子能尽其孝道,以慰其母心"◇世遂以"寒泉"为子女孝敬母亲的典故。 3.犹黄泉,九泉。 4.古代泉名。在今湖南祁阳县境内。
1.清冽的泉水或井水。 2.《诗.邶风.凯风》"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诗序谓"美七子能尽其孝道,以慰其母心"◇世遂以"寒泉"为子女孝敬母亲的典故。 3.犹黄泉,九泉。 4.古代泉名。在今湖南祁阳县境内。
应生
[相关解释]
1.指汉末建安七子之一的应玚。
1.指汉末建安七子之一的应玚。
建安风骨
[相关解释]
指汉末建安时期曹操、曹丕、曹植和建安七子等人的诗文所体现的慷慨刚健的风格。南朝梁文学批评家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都曾加以推崇。唐代陈子昂赞美汉魏风骨”、李白称誉蓬莱文章建安骨”,都给予高度评价。
指汉末建安时期曹操、曹丕、曹植和建安七子等人的诗文所体现的慷慨刚健的风格。南朝梁文学批评家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都曾加以推崇。唐代陈子昂赞美汉魏风骨”、李白称誉蓬莱文章建安骨”,都给予高度评价。
建安骨
[相关解释]
1.指汉魏之际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刚健遒劲的风格。建安,汉献帝年号。
1.指汉魏之际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刚健遒劲的风格。建安,汉献帝年号。
徐刘
[相关解释]
1."建安七子"中徐干和刘桢的并称。
1."建安七子"中徐干和刘桢的并称。
李攀龙(1514-1570)
[相关解释]
明代文学家。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嘉靖年间进士。官至河南按察使。后七子”之一。作品多摹拟古人。有《沧溟集》。
明代文学家。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嘉靖年间进士。官至河南按察使。后七子”之一。作品多摹拟古人。有《沧溟集》。
李梦阳(1473-1530)
[相关解释]
明代文学家。字天赐、献吉,号空同子,庆阳(今属甘肃)人‰治年间进士。在户部郎中任上,因弹劾宦官刘瑾,下狱免职。刘瑾死后复出,官至江西提学副使。前七子”之一。提倡复古,反对台阁体诗风的空泛无味,在当时起了积极作用。有《空同集》。
明代文学家。字天赐、献吉,号空同子,庆阳(今属甘肃)人‰治年间进士。在户部郎中任上,因弹劾宦官刘瑾,下狱免职。刘瑾死后复出,官至江西提学副使。前七子”之一。提倡复古,反对台阁体诗风的空泛无味,在当时起了积极作用。有《空同集》。
李王
[相关解释]
1.明"后七子"领袖李攀龙与王世贞的并称。
1.明"后七子"领袖李攀龙与王世贞的并称。
江南七子
[相关解释]
1.清王昶﹑王鸣盛﹑吴泰来﹑钱大昕﹑赵文哲﹑曹仁虎﹑黄文莲七人,乾隆间以诗文着称,因皆江苏人,时称"江南七子"。也称"吴中七子"。
1.清王昶﹑王鸣盛﹑吴泰来﹑钱大昕﹑赵文哲﹑曹仁虎﹑黄文莲七人,乾隆间以诗文着称,因皆江苏人,时称"江南七子"。也称"吴中七子"。
王徐应刘
[相关解释]
1.汉建安七子中之王粲﹑徐干﹑应玚﹑刘桢的并称。
1.汉建安七子中之王粲﹑徐干﹑应玚﹑刘桢的并称。
王粲(177-217)
[相关解释]
东汉文学家。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西南)人。建安七子”之一『末避乱,依附军阀刘表,未受重用◇归曹操,官至侍中,随军征吴,死于归途。有《登楼赋》、《七哀诗》、《从军诗》等诗赋名篇。明人辑有《王侍中集》。
东汉文学家。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西南)人。建安七子”之一『末避乱,依附军阀刘表,未受重用◇归曹操,官至侍中,随军征吴,死于归途。有《登楼赋》、《七哀诗》、《从军诗》等诗赋名篇。明人辑有《王侍中集》。
竹林七子
[相关解释]
1.见"竹林七贤"。
1.见"竹林七贤"。
襧艳
[相关解释]
1.指周褒姒。《后汉书.左雄传》"及幽厉昏乱,不自为政,襧艳用权,七子党进,贤愚错绪,深谷为陵。"李贤注"襧艳,谓襧姒也。艳,色美也。"一说襧艳非一人。
1.指周褒姒。《后汉书.左雄传》"及幽厉昏乱,不自为政,襧艳用权,七子党进,贤愚错绪,深谷为陵。"李贤注"襧艳,谓襧姒也。艳,色美也。"一说襧艳非一人。
邺下才
[相关解释]
1.指邺中七子。七子同时以文学齐名,皆与魏太子丕友善◇亦用以美称有文才的人。
1.指邺中七子。七子同时以文学齐名,皆与魏太子丕友善◇亦用以美称有文才的人。
邺中七子
[相关解释]
1.即建安七子。东汉建安中的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以文学齐名,同居邺中,故称。
1.即建安七子。东汉建安中的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以文学齐名,同居邺中,故称。
阮瑀
[相关解释]
1.三国魏陈留人﹐字元瑜。少受学于蔡邕。为建安七子之一◇事曹操﹐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军国书檄﹐多出瑀之手。见《三国志.魏书.王粲传》◇世诗文中常用以泛指执掌文书﹑擅长书檄的文章作手。
1.三国魏陈留人﹐字元瑜。少受学于蔡邕。为建安七子之一◇事曹操﹐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军国书檄﹐多出瑀之手。见《三国志.魏书.王粲传》◇世诗文中常用以泛指执掌文书﹑擅长书檄的文章作手。
鸤鸠
[相关解释]
1.即布谷。《诗.曹风.鸤鸠》﹕"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毛传﹕"鸤鸠﹐秸鞠也。鸤鸠之养七子﹐朝从上下﹐莫从下上﹐平均如一。"郑玄注﹕"兴者﹐喻人君之德当均一于下也。"后用为君以仁德待下的典实。
1.即布谷。《诗.曹风.鸤鸠》﹕"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毛传﹕"鸤鸠﹐秸鞠也。鸤鸠之养七子﹐朝从上下﹐莫从下上﹐平均如一。"郑玄注﹕"兴者﹐喻人君之德当均一于下也。"后用为君以仁德待下的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