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一种的内容。
带有一种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串铃
[相关解释]
1.明代一种役银的上解办法。要点是统一征收,分项上解。
1.明代一种役银的上解办法。要点是统一征收,分项上解。
一井
[相关解释]
1.古代井田制的一种单位。以九百亩为一井。 2.一口水井;一眼泉水。 3.一个市井;一座市镇。
1.古代井田制的一种单位。以九百亩为一井。 2.一口水井;一眼泉水。 3.一个市井;一座市镇。
一些
[相关解释]
1.表示数量少。犹一点。 2.表示不止一种或一次。
1.表示数量少。犹一点。 2.表示不止一种或一次。
一以贯之
[相关解释]
1.原指孔子的忠恕之道贯穿在一切事物中◇亦泛指一种思想或理论贯通始终。
1.原指孔子的忠恕之道贯穿在一切事物中◇亦泛指一种思想或理论贯通始终。
一众
[相关解释]
1.谓使众人一致。 2.一种;一样。 3.众人;全体。
1.谓使众人一致。 2.一种;一样。 3.众人;全体。
一体
[相关解释]
1.谓关系密切或协调一致,犹如一个整体。 2.一部分。 3.指整个身体。 4.犹言一只。 5.一样;一同;一律。 6.谓文学作品的一种体式或风格。 7.指全体。
1.谓关系密切或协调一致,犹如一个整体。 2.一部分。 3.指整个身体。 4.犹言一只。 5.一样;一同;一律。 6.谓文学作品的一种体式或风格。 7.指全体。
一例
[相关解释]
①同等;一律一例而论|内外一例|市价高下,所在一例。②一种体制、规则别立一例。③一个例证举一例以明之|此为欲速不达”之一例。
①同等;一律一例而论|内外一例|市价高下,所在一例。②一种体制、规则别立一例。③一个例证举一例以明之|此为欲速不达”之一例。
一势
[相关解释]
1.谓一种形态。 2.一种威势。 3.方言。犹言一样,同道。
1.谓一种形态。 2.一种威势。 3.方言。犹言一样,同道。
一口钟
[相关解释]
一种披在身上没有袖子的外衣,因形状像钟(古代乐器),故称不知从哪里拖到一件又破又旧的一口钟,围在身上,拥抱而卧。
一种披在身上没有袖子的外衣,因形状像钟(古代乐器),故称不知从哪里拖到一件又破又旧的一口钟,围在身上,拥抱而卧。
一味
[相关解释]
①一种食物;一种滋味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嘉膳之和,非取乎一味。②中药的一种这药里还差一味黄连。③副词。一向一味凄凉君勿叹,平生初不愿春知。④副词。单纯地;一意地一味迁就|他谁的话都不听,一味胡闹。
①一种食物;一种滋味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嘉膳之和,非取乎一味。②中药的一种这药里还差一味黄连。③副词。一向一味凄凉君勿叹,平生初不愿春知。④副词。单纯地;一意地一味迁就|他谁的话都不听,一味胡闹。
一和和
[相关解释]
1.犹言一种种。
1.犹言一种种。
一品锅
[相关解释]
1.一种类似火锅的用具,用金属制成,上面是锅,下面是盛炭火的座子。亦指把鸡﹑鸭﹑火腿﹑肘子﹑香菇等放在一品锅里制成的菜肴。一品为古代最高官阶﹐故有此美称。
1.一种类似火锅的用具,用金属制成,上面是锅,下面是盛炭火的座子。亦指把鸡﹑鸭﹑火腿﹑肘子﹑香菇等放在一品锅里制成的菜肴。一品为古代最高官阶﹐故有此美称。
一善
[相关解释]
1.一种善行;一种美德。
1.一种善行;一种美德。
一头儿沉
[相关解释]
1.方言。书桌或办公桌的一种构造形式,一头有柜子或抽屉而另一头没有。亦指这种形式的桌子。 2.比喻进行调解时偏袒一方。
1.方言。书桌或办公桌的一种构造形式,一头有柜子或抽屉而另一头没有。亦指这种形式的桌子。 2.比喻进行调解时偏袒一方。
一字巾
[相关解释]
1.古时头巾之一种。相传起于宋韩世忠。 2.京剧中丑角﹑书僮所用的巾帻。
1.古时头巾之一种。相传起于宋韩世忠。 2.京剧中丑角﹑书僮所用的巾帻。
一实
[相关解释]
1.同一种事物。亦谓实质相同。 2.谓真实,实在。 3.一个果实。 4.指结果实一次。
1.同一种事物。亦谓实质相同。 2.谓真实,实在。 3.一个果实。 4.指结果实一次。
一属
[相关解释]
1.古代划分地域的一种单位。十县为一属。 2.一套。
1.古代划分地域的一种单位。十县为一属。 2.一套。
一弦琴
[相关解释]
1.古琴的一种。
1.古琴的一种。
一手
[相关解释]
①一个人;一人之力一手包办|一手拟扶倾|持飘者非止百人,摇树者不唯一手。②一个人的手笔一手所成|其文与《家语》如一手|这幅画好像不是一手所作。③一种手艺、技能学得一手好书法|你什么时候学会这一手的?④一臂之力帮他一手|一手提拔。⑤耍弄的手段别来这一手|一手遮天。⑥连用以表示同时做两件事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①一个人;一人之力一手包办|一手拟扶倾|持飘者非止百人,摇树者不唯一手。②一个人的手笔一手所成|其文与《家语》如一手|这幅画好像不是一手所作。③一种手艺、技能学得一手好书法|你什么时候学会这一手的?④一臂之力帮他一手|一手提拔。⑤耍弄的手段别来这一手|一手遮天。⑥连用以表示同时做两件事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一招
[相关解释]
1.一个靶子。 2.谓一招来或一招手。 3.指一种办法﹑计策或手段。
1.一个靶子。 2.谓一招来或一招手。 3.指一种办法﹑计策或手段。
一捻红
[相关解释]
1.牡丹的一种。 2.山茶花的别名。
1.牡丹的一种。 2.山茶花的别名。
一攍红
[相关解释]
1.牡丹花的一种。
1.牡丹花的一种。
一枕黄粱
[相关解释]
据唐代沈既济《枕中记》记载少年卢生在邯郸旅舍遇道士吕翁授与青瓷枕,卢就枕入梦,历尽人间荣华富贵,寿过八十,位极人臣。一觉醒来,见旅舍主人蒸黍尚未熟。黍,一种黏性小米,其色黄,也称黄黍。古代北方人常常把黄粱和黍混为一物。明代汤显祖根据《枕中记》本事写成的戏曲《邯郸记》,即将蒸黍”改为炊黄粱”◇因以一枕黄粱”比喻虚幻的梦,表示世事无常,转眼成空。
据唐代沈既济《枕中记》记载少年卢生在邯郸旅舍遇道士吕翁授与青瓷枕,卢就枕入梦,历尽人间荣华富贵,寿过八十,位极人臣。一觉醒来,见旅舍主人蒸黍尚未熟。黍,一种黏性小米,其色黄,也称黄黍。古代北方人常常把黄粱和黍混为一物。明代汤显祖根据《枕中记》本事写成的戏曲《邯郸记》,即将蒸黍”改为炊黄粱”◇因以一枕黄粱”比喻虚幻的梦,表示世事无常,转眼成空。
一枝香
[相关解释]
1.荔枝的别称。 2.药用植物名。(1)清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山草》"一枝香生广信(江西上饶),铺地生,叶如桂叶而柔厚,面光緑,背淡,有白毛。根须长三四寸,赭色。土人以治小儿食积。"(2)即山马兰,为马兰的一种。(3)即马蹄金,产台湾省。
1.荔枝的别称。 2.药用植物名。(1)清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山草》"一枝香生广信(江西上饶),铺地生,叶如桂叶而柔厚,面光緑,背淡,有白毛。根须长三四寸,赭色。土人以治小儿食积。"(2)即山马兰,为马兰的一种。(3)即马蹄金,产台湾省。
一概
[相关解释]
①一种标准。概,古代量米时刮平斗斛用的木板,引申指标准一概而论|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②相同;一样万方声一概。③一头;一端病诸儒执一概,是非纷然。④副词。统统;全部生客一概不见|除了这尊玉佛,其他一概不要。
①一种标准。概,古代量米时刮平斗斛用的木板,引申指标准一概而论|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②相同;一样万方声一概。③一头;一端病诸儒执一概,是非纷然。④副词。统统;全部生客一概不见|除了这尊玉佛,其他一概不要。
一氧化碳
[相关解释]
化学式co。无色无臭气体。微溶于水。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为煤气和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极毒,通常讲的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工业上由煤或焦炭不完全燃烧而得,实验室中由甲酸被浓硫酸脱水制得。用作还原剂,一种气体燃料,以及有机合成原料。
化学式co。无色无臭气体。微溶于水。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为煤气和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极毒,通常讲的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工业上由煤或焦炭不完全燃烧而得,实验室中由甲酸被浓硫酸脱水制得。用作还原剂,一种气体燃料,以及有机合成原料。
一注
[相关解释]
1.一笔。多指钱财言。 2.犹一壶。注,即注子。古代的一种酒器。
1.一笔。多指钱财言。 2.犹一壶。注,即注子。古代的一种酒器。
一流
[相关解释]
1.一类;同一类。 2.第一等。 3.一个流派。 4.王莽时银币的一种单位。
1.一类;同一类。 2.第一等。 3.一个流派。 4.王莽时银币的一种单位。
一点
[相关解释]
1.汉字的一种笔画。常指书画中的点画。 2.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数量。 3.一经指点。 4.一方面;一部分。 5.一小时。一天中的第一和第十三时,也称一点。
1.汉字的一种笔画。常指书画中的点画。 2.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数量。 3.一经指点。 4.一方面;一部分。 5.一小时。一天中的第一和第十三时,也称一点。
一物
[相关解释]
1.一种事物;一件事物。 2.同类物;同一事。 3.犹一事。 4.犹言一个标准。
1.一种事物;一件事物。 2.同类物;同一事。 3.犹一事。 4.犹言一个标准。
一番
[相关解释]
1.一回;一次;一阵。 2.一种;一类。 3.一张;一片。
1.一回;一次;一阵。 2.一种;一类。 3.一张;一片。
一种
[相关解释]
1.一个种类。 2.一个部族。 3.一样;同样。
1.一个种类。 2.一个部族。 3.一样;同样。
一种云
[相关解释]
散文诗。瞿秋白作。1931年发表。描写天空被乌云遮盖,日月无光,当彩虹出现时,雷电打开了层层乌云,太阳重新照耀大地。作品以象征手法,揭露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动阶级统治的罪恶,歌颂中国人民的斗争,并展现中国的灿烂前景。
散文诗。瞿秋白作。1931年发表。描写天空被乌云遮盖,日月无光,当彩虹出现时,雷电打开了层层乌云,太阳重新照耀大地。作品以象征手法,揭露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动阶级统治的罪恶,歌颂中国人民的斗争,并展现中国的灿烂前景。
一窝丝
[相关解释]
1.一团头发。 2.饴糖的一种加工制品,用拔糖棒多次拉制而成,色白酥松。 3.一种细长的切面。
1.一团头发。 2.饴糖的一种加工制品,用拔糖棒多次拉制而成,色白酥松。 3.一种细长的切面。
一笔画
[相关解释]
1.中国画法之一种。用笔连绵不断,气脉贯通,故称。
1.中国画法之一种。用笔连绵不断,气脉贯通,故称。
一经
[相关解释]
1.一种经书。 2.犹言贯通。 3.副词。表示只要经过某个步骤或某种行为就能产生相应的结果。 4.酒一瓶或一斤为"一经"。参见"一经程"。
1.一种经书。 2.犹言贯通。 3.副词。表示只要经过某个步骤或某种行为就能产生相应的结果。 4.酒一瓶或一斤为"一经"。参见"一经程"。
一经举
[相关解释]
1.唐代科举考试的一种名目。
1.唐代科举考试的一种名目。
一缘
[相关解释]
1.佛教用语。一种机缘或因缘。 2.表数量。用于袈裟。
1.佛教用语。一种机缘或因缘。 2.表数量。用于袈裟。
一脉
[相关解释]
1.亦作"一脉"。 2.河流或山脉的一支。 3.犹言一线,一缕。多用于连贯相承的事物。 4.亲族﹑师弟﹑诗文等前后相承的一系。 5.中医指一种脉象。
1.亦作"一脉"。 2.河流或山脉的一支。 3.犹言一线,一缕。多用于连贯相承的事物。 4.亲族﹑师弟﹑诗文等前后相承的一系。 5.中医指一种脉象。
一脚耧
[相关解释]
1.一只脚的耧。耧,一种播种用的农具。
1.一只脚的耧。耧,一种播种用的农具。
一般
[相关解释]
①一样;同样别和他一般见识。②一种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③通常;在正常情况下一般说来,不会出什么事。④普通;没有特色这篇文章写得很一般。⑤见一般与个别”。
①一样;同样别和他一般见识。②一种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③通常;在正常情况下一般说来,不会出什么事。④普通;没有特色这篇文章写得很一般。⑤见一般与个别”。
一色
[相关解释]
①一种颜色水天一色|秋水共长天一色。②一样霁月光风一色新|参加晚宴的来宾一色西装革履。
①一种颜色水天一色|秋水共长天一色。②一样霁月光风一色新|参加晚宴的来宾一色西装革履。
一花独放
[相关解释]
1.一种花独自开放。与"百花齐放"相对,常比喻缺少各种不同形式﹑风格的嵴晪@品。
1.一种花独自开放。与"百花齐放"相对,常比喻缺少各种不同形式﹑风格的嵴晪@品。
一贯
[相关解释]
①语出《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用一种道理贯穿故能一贯万机,靡所疑惑。②相同;一样存没同归,毁誉一贯。③连贯字句虽对,而意则一贯。④副词。一向;始终如此他一贯待人诚恳|学习一贯很努力。⑤古时称钱一千为一贯我一贯本钱,赚了一贯。
①语出《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用一种道理贯穿故能一贯万机,靡所疑惑。②相同;一样存没同归,毁誉一贯。③连贯字句虽对,而意则一贯。④副词。一向;始终如此他一贯待人诚恳|学习一贯很努力。⑤古时称钱一千为一贯我一贯本钱,赚了一贯。
一路
[相关解释]
1.一条道路。 2.引申为一种途径。 3.沿途。 4.引申为谓事物在整个的进程中。 5.一类;同一类。 6.犹言一带或一个方面。 7.一边;一面。 8.一起。
1.一条道路。 2.引申为一种途径。 3.沿途。 4.引申为谓事物在整个的进程中。 5.一类;同一类。 6.犹言一带或一个方面。 7.一边;一面。 8.一起。
一轨
[相关解释]
1.一条车道。指一辆车。 2.谓政治上的统一。 3.一种途径。
1.一条车道。指一辆车。 2.谓政治上的统一。 3.一种途径。
一适
[相关解释]
1.一度贡举或推荐。 2.一种快意之事。 3.一往。 4.一概适合。
1.一度贡举或推荐。 2.一种快意之事。 3.一往。 4.一概适合。
一逢掖
[相关解释]
1.指一个儒生。逢掖,古代读书人所穿的一种大掖之衣。
1.指一个儒生。逢掖,古代读书人所穿的一种大掖之衣。
一道
[相关解释]
1.一条道路。 2.同一道理。 3.一种途径或方法。 4.一种德行。 5.同路;一起。 6.犹一并。 7.围棋下子的一个交叉点。 8.明代军队的一个编制单位。 9.表数量。用于水流﹑光线等,犹言一条。 10.表数量。用于景物,犹言一片。 11.表数量。用于符箓﹑文书﹑题目等,犹言一篇。 1 2.表数量。用于称进一次茶汤或菜肴。
1.一条道路。 2.同一道理。 3.一种途径或方法。 4.一种德行。 5.同路;一起。 6.犹一并。 7.围棋下子的一个交叉点。 8.明代军队的一个编制单位。 9.表数量。用于水流﹑光线等,犹言一条。 10.表数量。用于景物,犹言一片。 11.表数量。用于符箓﹑文书﹑题目等,犹言一篇。 1 2.表数量。用于称进一次茶汤或菜肴。
一金
[相关解释]
1.古代钱币数量名称。二十两或一斤为一金◇亦用以称银一两。 2.指少量钱财。 3.指一种合金。 4.谓敲锣一声。金,指锣。
1.古代钱币数量名称。二十两或一斤为一金◇亦用以称银一两。 2.指少量钱财。 3.指一种合金。 4.谓敲锣一声。金,指锣。
一长
[相关解释]
1.一种长处。
1.一种长处。
一门
[相关解释]
1.一道门户。 2.一条门路;一个途径。 3.一族;一家。 4.一个来源。 5.犹言一类。 6.一种风格;一个派别。 7.一件,一桩。 8.方言。一直;一个劲儿。
1.一道门户。 2.一条门路;一个途径。 3.一族;一家。 4.一个来源。 5.犹言一类。 6.一种风格;一个派别。 7.一件,一桩。 8.方言。一直;一个劲儿。
一音
[相关解释]
1.同一个声音。 2.佛教称佛说法之音为"一音"◇亦以"一音"指高僧大德宣讲佛法之音。 3.一种读音。
1.同一个声音。 2.佛教称佛说法之音为"一音"◇亦以"一音"指高僧大德宣讲佛法之音。 3.一种读音。
丁奚
[相关解释]
1.一种小儿羸弱之病。
1.一种小儿羸弱之病。
丁村人
[相关解释]
古代人类的一种,生活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化石在1954年发现于山西襄汾县丁村。
古代人类的一种,生活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化石在1954年发现于山西襄汾县丁村。
丁督护歌
[相关解释]
1.南朝宋时一种吴声歌曲。亦称"丁都护歌"。
1.南朝宋时一种吴声歌曲。亦称"丁都护歌"。
七九
[相关解释]
1.步枪的一种。 2.农历冬至日起第五十五天至第六十三天,称为"七九"。
1.步枪的一种。 2.农历冬至日起第五十五天至第六十三天,称为"七九"。
七五三
[相关解释]
1.一种锣鼓调。
1.一种锣鼓调。
七体
[相关解释]
1.人体的眼﹑耳﹑口﹑鼻七孔。 2.事物的七个部分。 3.指沿袭汉枚乘《七发》而成的一种文体。
1.人体的眼﹑耳﹑口﹑鼻七孔。 2.事物的七个部分。 3.指沿袭汉枚乘《七发》而成的一种文体。
七发
[相关解释]
1.辞赋名篇『枚乘作。《文选.枚乘》李善题解"《七发》者﹐说七事以起发太子也﹐犹《楚词.七谏》之流。"后有不少仿作,如傅毅《七激》﹑张衡《七辩》﹑崔驷《七依》﹑马融《七广》﹑王粲曹植《七启》﹑徐干《七喻》﹑张协《七命》等,形成一种辞赋体裁,称为"七体",简称"七"。
1.辞赋名篇『枚乘作。《文选.枚乘》李善题解"《七发》者﹐说七事以起发太子也﹐犹《楚词.七谏》之流。"后有不少仿作,如傅毅《七激》﹑张衡《七辩》﹑崔驷《七依》﹑马融《七广》﹑王粲曹植《七启》﹑徐干《七喻》﹑张协《七命》等,形成一种辞赋体裁,称为"七体",简称"七"。
七哀
[相关解释]
1.魏晋乐府的一种诗题。起于汉末『王粲﹑三国魏曹植﹑晋张载皆有《七哀诗》,为反映社会动乱,抒发悲伤感情的五言诗。 2.泛指多种哀伤。
1.魏晋乐府的一种诗题。起于汉末『王粲﹑三国魏曹植﹑晋张载皆有《七哀诗》,为反映社会动乱,抒发悲伤感情的五言诗。 2.泛指多种哀伤。
七夕红
[相关解释]
1.荔枝的一种。
1.荔枝的一种。
七字谱
[相关解释]
1.器乐演奏用的一种曲谱,以吴语星﹑汤﹑蒲﹑大﹑各﹑句﹑同七字状乐器之声。
1.器乐演奏用的一种曲谱,以吴语星﹑汤﹑蒲﹑大﹑各﹑句﹑同七字状乐器之声。
七弦琴
[相关解释]
1.亦作"七弦琴"。 2.古琴的一种。有七根弦。
1.亦作"七弦琴"。 2.古琴的一种。有七根弦。
七板子
[相关解释]
1.亦作"七板儿"。 2.秦淮河上一种有篷而周围无走沿的小游艇。
1.亦作"七板儿"。 2.秦淮河上一种有篷而周围无走沿的小游艇。
七緵布
[相关解释]
1.古代的一种粗布。
1.古代的一种粗布。
七轮扇
[相关解释]
1.古代以机轮运转的一种风扇。
1.古代以机轮运转的一种风扇。
三一律
[相关解释]
也称三整一律”。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理论。规定剧本创作必须遵守时间、地点和行动的一致,即每剧限于单一的故事情节,事件发生在一个地点并于一天之内完成。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大都严格遵循。18世纪以后,三一律受到浪漫主义作家的反对,并逐渐被冲破。
也称三整一律”。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理论。规定剧本创作必须遵守时间、地点和行动的一致,即每剧限于单一的故事情节,事件发生在一个地点并于一天之内完成。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大都严格遵循。18世纪以后,三一律受到浪漫主义作家的反对,并逐渐被冲破。
三三制
[相关解释]
1.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民主政权时,实行的一种人员分配制度。即在政权机构中,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占三分之一。 2.指把全体成员分为三部分,分工明确,定期轮换的制度。
1.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民主政权时,实行的一种人员分配制度。即在政权机构中,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占三分之一。 2.指把全体成员分为三部分,分工明确,定期轮换的制度。
三五七言诗
[相关解释]
1.诗体的一种。一首中杂用三﹑五﹑七言为句。始创于唐李白《三五七言》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杨齐贤题解"古无此体,自太白始。"
1.诗体的一种。一首中杂用三﹑五﹑七言为句。始创于唐李白《三五七言》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杨齐贤题解"古无此体,自太白始。"
三停刀
[相关解释]
1.锋刃部分约占全长三分之一的一种长柄刀。
1.锋刃部分约占全长三分之一的一种长柄刀。
三分发
[相关解释]
1.南朝宋时流行于民间妇女中的一种发式。
1.南朝宋时流行于民间妇女中的一种发式。
三叉戟
[相关解释]
1.[英trident]英国制造的一种尾部呈三叉形的客机。
1.[英trident]英国制造的一种尾部呈三叉形的客机。
三只手
[相关解释]
1.方言。扒手。活动于公共场所的一种小偷。
1.方言。扒手。活动于公共场所的一种小偷。
三合板
[相关解释]
1.用三层薄木胶合而成的板材。是最常见的一种胶合板。
1.用三层薄木胶合而成的板材。是最常见的一种胶合板。
三堵墙
[相关解释]
1.明末农民起义军的一种战术,临阵列马三万,名"三堵墙"。
1.明末农民起义军的一种战术,临阵列马三万,名"三堵墙"。
三尖两刃刀
[相关解释]
1.一种锋利的多刃兵器。
1.一种锋利的多刃兵器。
三年丧
[相关解释]
1.古代丧服中最重的一种。臣为君﹑子为父﹑妻为夫等要服丧三年。为封建社会的基本丧制。
1.古代丧服中最重的一种。臣为君﹑子为父﹑妻为夫等要服丧三年。为封建社会的基本丧制。
三曲
[相关解释]
1.古丧礼的一种哀声。谓一举声而三折。 2.唐长安城北平康里之歌妓聚居区,分一曲﹑二曲﹑中曲,合称三曲。见唐孙棨《北里志.海论三曲中事》。 3.酒名。曲酒中品级最低的一种。
1.古丧礼的一种哀声。谓一举声而三折。 2.唐长安城北平康里之歌妓聚居区,分一曲﹑二曲﹑中曲,合称三曲。见唐孙棨《北里志.海论三曲中事》。 3.酒名。曲酒中品级最低的一种。
三极管
[相关解释]
1.由三个电极组成的一种电子元件。有电子管三极管和半导体三极管两种。电子管三极管由屏极﹑栅极﹑阴极组成;半导体三极管由集电极﹑基极﹑发射极组成。
1.由三个电极组成的一种电子元件。有电子管三极管和半导体三极管两种。电子管三极管由屏极﹑栅极﹑阴极组成;半导体三极管由集电极﹑基极﹑发射极组成。
三犯
[相关解释]
1.三度触犯。 2.三度犯法。 3.词曲中犯调的一种。一首词曲中宫调或句法犯三调者谓之三犯,如《三犯渡江云》。
1.三度触犯。 2.三度犯法。 3.词曲中犯调的一种。一首词曲中宫调或句法犯三调者谓之三犯,如《三犯渡江云》。
三白
[相关解释]
1.三度下雪。 2.指盐﹑萝卜﹑饭。三者皆白色,故谓。 3.指三白酒。 4.西瓜的一种。其皮﹑瓤﹑子俱白,故名。 5.同"三白法"。
1.三度下雪。 2.指盐﹑萝卜﹑饭。三者皆白色,故谓。 3.指三白酒。 4.西瓜的一种。其皮﹑瓤﹑子俱白,故名。 5.同"三白法"。
三白脆
[相关解释]
1.西瓜的一种。
1.西瓜的一种。
三白酒
[相关解释]
1.酒的一种。宋时有顾氏三白酒。见宋宋伯仁《酒小史.酒名》。
1.酒的一种。宋时有顾氏三白酒。见宋宋伯仁《酒小史.酒名》。
三相
[相关解释]
多相交流电系统的一种。有三相四线星形(y形)和三相三线三角形(△形)两种结线方式。在对称的三相系统中,三根相线上的交流电各电动势的频率和电压都相等,彼此相差120°相位。是发电、输电、供电的基本方式。
多相交流电系统的一种。有三相四线星形(y形)和三相三线三角形(△形)两种结线方式。在对称的三相系统中,三根相线上的交流电各电动势的频率和电压都相等,彼此相差120°相位。是发电、输电、供电的基本方式。
三眼铳
[相关解释]
1.有三个枪眼的一种火器。
1.有三个枪眼的一种火器。
三簧锁
[相关解释]
1.旧时一种内有三条簧片的锁,较一般的两簧锁牢固。
1.旧时一种内有三条簧片的锁,较一般的两簧锁牢固。
三结合
[相关解释]
1.中国共产党提倡过的一种工作方式。即由三个方面的人员密切结合进行工作。
1.中国共产党提倡过的一种工作方式。即由三个方面的人员密切结合进行工作。
三脆面
[相关解释]
1.宋代一种以嫩笋﹑小簟﹑枸杞做浇头的面。
1.宋代一种以嫩笋﹑小簟﹑枸杞做浇头的面。
三脊茅
[相关解释]
1.江淮间产的一种茅草。茎有三棱。亦名菁茅。古代以为祥瑞,多用于祭祀。
1.江淮间产的一种茅草。茎有三棱。亦名菁茅。古代以为祥瑞,多用于祭祀。
三衣
[相关解释]
1.梵文tricīvara的意译。佛教比丘穿的三种衣服。一种叫僧伽棃,即大衣或名众聚时衣,在大众集会或行授戒礼时穿着;一种叫郁多罗僧,即上衣,礼诵﹑听讲﹑说戒时穿着;一种叫安陀会,日常作业和安寝时穿用,即内衣。亦泛指僧衣。
1.梵文tricīvara的意译。佛教比丘穿的三种衣服。一种叫僧伽棃,即大衣或名众聚时衣,在大众集会或行授戒礼时穿着;一种叫郁多罗僧,即上衣,礼诵﹑听讲﹑说戒时穿着;一种叫安陀会,日常作业和安寝时穿用,即内衣。亦泛指僧衣。
三襄夷
[相关解释]
1.汉时蜀郡少数民族之一种。
1.汉时蜀郡少数民族之一种。
三襕贴里
[相关解释]
1.明代钦赏显贵内臣的一种服饰之名。
1.明代钦赏显贵内臣的一种服饰之名。
三赦
[相关解释]
1.古代的一种赦免制度。谓对三种人可以免除刑罚。
1.古代的一种赦免制度。谓对三种人可以免除刑罚。
三都
[相关解释]
1.三个都城。春秋鲁三桓执政,皆建城拟于国都,季孙之费﹑孟孙之成﹑叔孙之郼,称三都。 2.三个都城。指战国赵﹑卫﹑魏三国的都城。 3.三个都城。东汉称雒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宛为南都,合称三都。 4.三个都城。指三国时的蜀都成都﹑吴都建业﹑魏都邺。 5.三个都城。指蜀之成都﹑广都﹑新都。 6.三个都城。唐都长安,显庆二年(657年)建洛阳为东都,天授元年(690年)建晋阳为北都,与长安合称三都。 7.指晋左思所著《三都赋》。 8.三种山都。山都,动物名,狒狒类中最大的一种。旧时传说以山都为居于大树
1.三个都城。春秋鲁三桓执政,皆建城拟于国都,季孙之费﹑孟孙之成﹑叔孙之郼,称三都。 2.三个都城。指战国赵﹑卫﹑魏三国的都城。 3.三个都城。东汉称雒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宛为南都,合称三都。 4.三个都城。指三国时的蜀都成都﹑吴都建业﹑魏都邺。 5.三个都城。指蜀之成都﹑广都﹑新都。 6.三个都城。唐都长安,显庆二年(657年)建洛阳为东都,天授元年(690年)建晋阳为北都,与长安合称三都。 7.指晋左思所著《三都赋》。 8.三种山都。山都,动物名,狒狒类中最大的一种。旧时传说以山都为居于大树
三醉
[相关解释]
1.三次喝醉。 2.石名。 3.芙蓉之一种。
1.三次喝醉。 2.石名。 3.芙蓉之一种。
上官体
[相关解释]
以初唐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一种诗风。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其诗多为应制、奉和之作,婉媚工整,适合宫廷需要。士大夫因其官居显贵,纷纷仿效其诗体,称为上官体”。
以初唐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一种诗风。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其诗多为应制、奉和之作,婉媚工整,适合宫廷需要。士大夫因其官居显贵,纷纷仿效其诗体,称为上官体”。
上客
[相关解释]
1.尊客,贵宾。 2.上等门客。 3.宋时浙东水乡对来自山区的帮工的称呼。 4.北魏对降将的一种最高恩遇。
1.尊客,贵宾。 2.上等门客。 3.宋时浙东水乡对来自山区的帮工的称呼。 4.北魏对降将的一种最高恩遇。
上巾
[相关解释]
1.谓加冠。古代男子成年(二十岁)则举行加冠礼,先用一种丝织的头巾束发,然后再戴上冠。因以"上巾"指"加冠"。
1.谓加冠。古代男子成年(二十岁)则举行加冠礼,先用一种丝织的头巾束发,然后再戴上冠。因以"上巾"指"加冠"。
上木驴
[相关解释]
1.谓被处极刑。木驴是将犯人凌迟处死的一种刑具。
1.谓被处极刑。木驴是将犯人凌迟处死的一种刑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