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74 查到相关一本的内容。
带有一本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本
[相关解释]
1.同一根本。 2.完全根据。 3.表数量。草木等植物的一株。 4.表数量。文件﹑奏章﹑书籍簿册等的一件或一册。 5.表数量。戏剧中可成段落的一出或数出。 6.一定长度的影片亦称一本。
1.同一根本。 2.完全根据。 3.表数量。草木等植物的一株。 4.表数量。文件﹑奏章﹑书籍簿册等的一件或一册。 5.表数量。戏剧中可成段落的一出或数出。 6.一定长度的影片亦称一本。
一本万利
[相关解释]
1.用极少资本牟取最大利润,形容本轻利重。
1.用极少资本牟取最大利润,形容本轻利重。
一本正经
[相关解释]
形容态度庄重严肃。有时带有讽刺意味别老是那么一本正经的。
形容态度庄重严肃。有时带有讽刺意味别老是那么一本正经的。
三蘖
[相关解释]
1.亦作"三孽"。 2.谓一本生三蘖。原指韦﹑顾﹑昆吾,皆桀之党,后亦泛指三个结党的恶人。
1.亦作"三孽"。 2.谓一本生三蘖。原指韦﹑顾﹑昆吾,皆桀之党,后亦泛指三个结党的恶人。
上阳白发人
[相关解释]
1.唐新乐府曲名。此题系李绅首创,原诗久佚。白居易曾作《上阳白发人》,序云"天宝五载已后,杨贵妃专宠,后宫人无复进幸矣,六宫有美色者,辄置别所,上阳其一也。贞元中尚存焉。"按,诗题一本作"上阳人"。又元稹亦有《上阳白发人》诗。皆伤宫女之苦。
1.唐新乐府曲名。此题系李绅首创,原诗久佚。白居易曾作《上阳白发人》,序云"天宝五载已后,杨贵妃专宠,后宫人无复进幸矣,六宫有美色者,辄置别所,上阳其一也。贞元中尚存焉。"按,诗题一本作"上阳人"。又元稹亦有《上阳白发人》诗。皆伤宫女之苦。
东林党
[相关解释]
晚明以江南士大夫为主形成的政治集团。1594年无锡人顾宪成革职还乡,与高攀龙、钱一本等在东林书院讲学,议论朝政,主张开放言路,实行改良,得到一些士人响应,被称为东林党”。熹宗时宦官魏忠贤专权,捕杀、迫害东林党,至1627年思宗即位才停止迫害。东林党与阉宦余党的斗争延续至明亡。
晚明以江南士大夫为主形成的政治集团。1594年无锡人顾宪成革职还乡,与高攀龙、钱一本等在东林书院讲学,议论朝政,主张开放言路,实行改良,得到一些士人响应,被称为东林党”。熹宗时宦官魏忠贤专权,捕杀、迫害东林党,至1627年思宗即位才停止迫害。东林党与阉宦余党的斗争延续至明亡。
书套
[相关解释]
1.套在几本或一本书外面的壳子。有保护作用,多用硬纸制成,或加布面。
1.套在几本或一本书外面的壳子。有保护作用,多用硬纸制成,或加布面。
亭毒
[相关解释]
1.《老子》"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一本作"成之熟之"。高亨正诂"'亭'当读为'成','毒'当读为'熟',皆音同通用。"后引申为养育,化育。
1.《老子》"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一本作"成之熟之"。高亨正诂"'亭'当读为'成','毒'当读为'熟',皆音同通用。"后引申为养育,化育。
仙尉
[相关解释]
1.亦作"僲尉"。 2.汉梅福的美称。梅字子真,为郡文学,补南昌尉◇归里,一旦弃妻子去,传以为仙,故称。见《汉书.梅福传》。前蜀韦庄《南昌晩眺》诗"南昌城郭枕江烟,章水悠悠浪拍天。芳草緑遮仙尉宅,落霞红衬贾人船。"僲,一本作"仙"◇亦以"仙尉"为县尉的誉称。
1.亦作"僲尉"。 2.汉梅福的美称。梅字子真,为郡文学,补南昌尉◇归里,一旦弃妻子去,传以为仙,故称。见《汉书.梅福传》。前蜀韦庄《南昌晩眺》诗"南昌城郭枕江烟,章水悠悠浪拍天。芳草緑遮仙尉宅,落霞红衬贾人船。"僲,一本作"仙"◇亦以"仙尉"为县尉的誉称。
伶官
[相关解释]
1.乐官。《诗.邶风.简兮序》"卫之贤者﹐仕于伶官。"郑玄笺"伶官﹐乐官也。伶氏世掌乐而善焉﹐故后世多号乐官为伶官。"伶﹐一本作"泠"◇以称供职宫廷的伶人。
1.乐官。《诗.邶风.简兮序》"卫之贤者﹐仕于伶官。"郑玄笺"伶官﹐乐官也。伶氏世掌乐而善焉﹐故后世多号乐官为伶官。"伶﹐一本作"泠"◇以称供职宫廷的伶人。
作古正经
[相关解释]
1.犹言一本正经。
1.犹言一本正经。
俨然
[相关解释]
1.严肃庄重的样子。 2.引申为一本正经﹑煞有介事的样子。 3.齐整有序的样子。 4.真切﹑明显的样子。 5.宛然;仿佛。
1.严肃庄重的样子。 2.引申为一本正经﹑煞有介事的样子。 3.齐整有序的样子。 4.真切﹑明显的样子。 5.宛然;仿佛。
修官
[相关解释]
1.选任贤能。《左传.襄公十六年》"平公即位,羊舌脄为傅……改服,修官,焌于曲沃。"一说"修官"为修理馆估。见清俞樾《群经平议.左传二》"改服修官"。修,一本作"修"。
1.选任贤能。《左传.襄公十六年》"平公即位,羊舌脄为傅……改服,修官,焌于曲沃。"一说"修官"为修理馆估。见清俞樾《群经平议.左传二》"改服修官"。修,一本作"修"。
偏柎
[相关解释]
1.即楄柎。古时棺中垫尸体的木板。《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一》"子为寡人吊之,因问其偏柎何所在?"一本作"偏袝",指偏亲之柩。参阅张纯一《晏子春秋校注》引卢文弨说。
1.即楄柎。古时棺中垫尸体的木板。《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一》"子为寡人吊之,因问其偏柎何所在?"一本作"偏袝",指偏亲之柩。参阅张纯一《晏子春秋校注》引卢文弨说。
僩瑟
[相关解释]
1.亦作"僴瑟"。 2.庄敬宽厚。语出《诗.卫风.淇奥》"瑟兮僩兮,赫兮唅兮。"毛传"瑟,矜庄貌;僩,寛大也。"孔颖达疏"瑟,矜庄,是外貌庄严也。僴,寛大,是内心寛裕。"僩,一本作"僴"。
1.亦作"僴瑟"。 2.庄敬宽厚。语出《诗.卫风.淇奥》"瑟兮僩兮,赫兮唅兮。"毛传"瑟,矜庄貌;僩,寛大也。"孔颖达疏"瑟,矜庄,是外貌庄严也。僴,寛大,是内心寛裕。"僩,一本作"僴"。
儒儿
[相关解释]
1.强颜欢笑的样子。《楚辞.卜居》"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唜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王逸注"喔咿﹑儒儿,强笑噱也。"一本作"嚅唲"。一说,即"嗫嚅"。参阅游国恩《楚辞讲录》。
1.强颜欢笑的样子。《楚辞.卜居》"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唜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王逸注"喔咿﹑儒儿,强笑噱也。"一本作"嚅唲"。一说,即"嗫嚅"。参阅游国恩《楚辞讲录》。
八君子
[相关解释]
1.明末顾宪成﹑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等八人﹐均曾讲学于东林书院﹐以文章气节相尚,抨击时政﹐评论人物﹐时称"东林八君子"。见《明史·叶茂才传》。
1.明末顾宪成﹑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等八人﹐均曾讲学于东林书院﹐以文章气节相尚,抨击时政﹐评论人物﹐时称"东林八君子"。见《明史·叶茂才传》。
剿说
[相关解释]
1.亦作"剿说"。 2.抄袭别人的言论为己说。《礼记.曲礼上》"毋剿说,毋雷同。"剿,一本作"剿"。郑玄注"剿,犹攇也。谓取人之说,以为已说。"一说为截断别人的说话。俞樾《群经平议.礼记一》"'毋剿说,毋雷同',皆承上文'正尔容,听必恭'而言。长者有言当敬听之;若不待其言之毕,而横发议论以絶断之,是为剿说。"后人多从郑说。
1.亦作"剿说"。 2.抄袭别人的言论为己说。《礼记.曲礼上》"毋剿说,毋雷同。"剿,一本作"剿"。郑玄注"剿,犹攇也。谓取人之说,以为已说。"一说为截断别人的说话。俞樾《群经平议.礼记一》"'毋剿说,毋雷同',皆承上文'正尔容,听必恭'而言。长者有言当敬听之;若不待其言之毕,而横发议论以絶断之,是为剿说。"后人多从郑说。
功成身退
[相关解释]
1.语本《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一本作"功遂身退"◇以"功成身退"谓大功告成之后,自身隐退,不再作官。
1.语本《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一本作"功遂身退"◇以"功成身退"谓大功告成之后,自身隐退,不再作官。
十样锦
[相关解释]
1.十种锦缎。元戚辅之《佩轩楚客谈》"﹝后蜀﹞孟氏在蜀时制十样锦﹐名长安竹﹑天下乐﹑雕团﹑宜男﹑宝界地﹑方胜﹑狮团﹑象眼﹑八搭韵﹑铁梗衰荷。"后亦以指其中的某一种。 2.宋代任官中散大夫﹑中奉大夫者有十种恩遇,称"十样锦",亦用以为其官名的代称。 3.合奏乐名。 4.花名。老少年之红﹑紫﹑黄﹑绿相间者。 5.花名。菊花的一种。一本所开的花,形状各异,颜色多种。参阅《广群芳谱.花谱二七.菊花一》。
1.十种锦缎。元戚辅之《佩轩楚客谈》"﹝后蜀﹞孟氏在蜀时制十样锦﹐名长安竹﹑天下乐﹑雕团﹑宜男﹑宝界地﹑方胜﹑狮团﹑象眼﹑八搭韵﹑铁梗衰荷。"后亦以指其中的某一种。 2.宋代任官中散大夫﹑中奉大夫者有十种恩遇,称"十样锦",亦用以为其官名的代称。 3.合奏乐名。 4.花名。老少年之红﹑紫﹑黄﹑绿相间者。 5.花名。菊花的一种。一本所开的花,形状各异,颜色多种。参阅《广群芳谱.花谱二七.菊花一》。
印张
[相关解释]
1.印刷书籍时每一本书所用纸张数量的计算单位。一印张为全张平版纸(通称新闻纸或报纸)的二分之一。
1.印刷书籍时每一本书所用纸张数量的计算单位。一印张为全张平版纸(通称新闻纸或报纸)的二分之一。
天演论
[相关解释]
书名。严复译述自英国赫胥黎所著《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分上下卷。附有按语并作序,表达他自己的见解。1895年译成。对当时的维新变法运动起过积极作用,为中国近代较早的一本直接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理论著作的书。
书名。严复译述自英国赫胥黎所著《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分上下卷。附有按语并作序,表达他自己的见解。1895年译成。对当时的维新变法运动起过积极作用,为中国近代较早的一本直接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理论著作的书。
嬴博
[相关解释]
1.指嬴与博﹐春秋时齐二邑名。吴季札葬子于其间。《礼记.檀弓下》"延陵季子适齐﹐于其反也﹐其长子死﹐葬于嬴博之间。"嬴﹐一本作"赢"◇用为死葬异乡之典。
1.指嬴与博﹐春秋时齐二邑名。吴季札葬子于其间。《礼记.檀弓下》"延陵季子适齐﹐于其反也﹐其长子死﹐葬于嬴博之间。"嬴﹐一本作"赢"◇用为死葬异乡之典。
守正不挠
[相关解释]
1.《汉书.刘向传》"君子独处守正,不桡众枉。"颜师古注"桡,屈也,不为众曲而自屈也。"桡,一本作"挠"◇以"守正不挠"形容为人﹑做事坚守正道而不屈从。
1.《汉书.刘向传》"君子独处守正,不桡众枉。"颜师古注"桡,屈也,不为众曲而自屈也。"桡,一本作"挠"◇以"守正不挠"形容为人﹑做事坚守正道而不屈从。
尾生
[相关解释]
1.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男子。《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陆德明释文"尾生,一本作微生。"《汉书.东方朔传》"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唐温庭筠《答段柯古见嘲》诗"尾生桥下未为痴,暮雨朝云世间少。"清袁于令《西楼记.虚讣》"要同尾生桥边待,抱恨红泉堪痛哉。"后借指坚守信约的人。
1.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男子。《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陆德明释文"尾生,一本作微生。"《汉书.东方朔传》"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唐温庭筠《答段柯古见嘲》诗"尾生桥下未为痴,暮雨朝云世间少。"清袁于令《西楼记.虚讣》"要同尾生桥边待,抱恨红泉堪痛哉。"后借指坚守信约的人。
岐木
[相关解释]
1.一本两干的树。辽代皇帝举行再生仪时所用。
1.一本两干的树。辽代皇帝举行再生仪时所用。
开笔
[相关解释]
①旧时指开始学做诗文他八岁~,九岁就成了篇。②旧时指一年中开始写字新春~。③指开始写某一本书或某篇文章。
①旧时指开始学做诗文他八岁~,九岁就成了篇。②旧时指一年中开始写字新春~。③指开始写某一本书或某篇文章。
惟藩
[相关解释]
1.《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维,一本作"惟"。王莽时仿古代六服,以"惟城"﹑"惟宁"﹑"惟翰"﹑"惟屏"﹑"惟垣"﹑"惟藩"称九州内外区域。
1.《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维,一本作"惟"。王莽时仿古代六服,以"惟城"﹑"惟宁"﹑"惟翰"﹑"惟屏"﹑"惟垣"﹑"惟藩"称九州内外区域。
放翁词
[相关解释]
词集。南宋陆游(号放翁)作。一卷。原收入《渭南文集》,名《长短句》,二卷(一本作一卷)。收词一百三十首。今人夏承焘等有《放翁词编年笺注》。
词集。南宋陆游(号放翁)作。一卷。原收入《渭南文集》,名《长短句》,二卷(一本作一卷)。收词一百三十首。今人夏承焘等有《放翁词编年笺注》。
新近
[相关解释]
最近新近刚出了一本书。
最近新近刚出了一本书。
无旧无新
[相关解释]
1.谓不分是旧交或是新交。语本《尚书大传》卷二上"各安其宅,各田其田,毋故毋新。"一本作"毋故毋私"。
1.谓不分是旧交或是新交。语本《尚书大传》卷二上"各安其宅,各田其田,毋故毋新。"一本作"毋故毋私"。
日历
[相关解释]
1.历书之类。 2.今指记有年﹑月﹑日﹑星期﹑节气﹑纪念日等的本子﹐一年一本﹐每日一页﹐逐日揭去。有挂在墙上的﹐也有摆在桌上的。 3.史官按日记载朝政事务的册子。是史官纂修国史的依据。 4.犹日记。
1.历书之类。 2.今指记有年﹑月﹑日﹑星期﹑节气﹑纪念日等的本子﹐一年一本﹐每日一页﹐逐日揭去。有挂在墙上的﹐也有摆在桌上的。 3.史官按日记载朝政事务的册子。是史官纂修国史的依据。 4.犹日记。
日魂
[相关解释]
1.道教语。指阳神。语本《参同契》卷中"阳神日魂,阴神月魄,魂之与魄,互为室宅"。魂,一本作"?"。亦指太阳。
1.道教语。指阳神。语本《参同契》卷中"阳神日魂,阴神月魄,魂之与魄,互为室宅"。魂,一本作"?"。亦指太阳。
束缊请火
[相关解释]
1.用乱麻搓成引火物,持之向邻家讨火点燃。《汉书.蒯通传》"臣之里妇,与里之诸母相善也。里妇夜亡肉,姑以为盗,怒而逐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以事而谢之。里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即束缊请火于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斗相杀,请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妇。"《韩诗外传》卷七亦有此说,"缊"作"藴"◇用为求助于人之典。唐李德裕《积薪赋》"时束缊以请火,访蓬茨于善邻。"缊,一本作"藴"。亦省作"束缊"﹑"束藴"。唐骆宾王《上瑕丘韦明府君启》"是以临邛遣妇,寄束缊于齐邻;邯郸下客,效处囊于赵相。"
1.用乱麻搓成引火物,持之向邻家讨火点燃。《汉书.蒯通传》"臣之里妇,与里之诸母相善也。里妇夜亡肉,姑以为盗,怒而逐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以事而谢之。里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即束缊请火于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斗相杀,请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妇。"《韩诗外传》卷七亦有此说,"缊"作"藴"◇用为求助于人之典。唐李德裕《积薪赋》"时束缊以请火,访蓬茨于善邻。"缊,一本作"藴"。亦省作"束缊"﹑"束藴"。唐骆宾王《上瑕丘韦明府君启》"是以临邛遣妇,寄束缊于齐邻;邯郸下客,效处囊于赵相。"
柰园
[相关解释]
1.亦作"柰苑"。《维摩诘经·佛国品》"闻如是,一时佛游于维耶离奈氏树园,与大比丘众俱。"奈氏树园,一本作"庵罗树园。"奈,同"柰"◇因用以称佛寺。唐王勃《八仙径》劐诗"柰园欣八正,松岩访九仙。"唐张说《鄎国长公主神道碑》"抚视遗孤,将守《柏舟》之誓;志其剃落,永从柰苑之游。"《说郛》卷七五引宋王子韶《鸡跖集》"昔西域国有柰树生果,果生有一女子,王收为妃,女乃以苑地施佛为伽蓝,故曰柰苑。"一说。因洛阳白马寺有柰林而得名。参见"柰林"。 2.亦作"?园"。种植柰树之园。
1.亦作"柰苑"。《维摩诘经·佛国品》"闻如是,一时佛游于维耶离奈氏树园,与大比丘众俱。"奈氏树园,一本作"庵罗树园。"奈,同"柰"◇因用以称佛寺。唐王勃《八仙径》劐诗"柰园欣八正,松岩访九仙。"唐张说《鄎国长公主神道碑》"抚视遗孤,将守《柏舟》之誓;志其剃落,永从柰苑之游。"《说郛》卷七五引宋王子韶《鸡跖集》"昔西域国有柰树生果,果生有一女子,王收为妃,女乃以苑地施佛为伽蓝,故曰柰苑。"一说。因洛阳白马寺有柰林而得名。参见"柰林"。 2.亦作"?园"。种植柰树之园。
梦溪笔谈
[相关解释]
书名。北宋沈括著。成书于1087-1095年间。共有正编二十六卷,《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共三十卷,分十七目,六百零九条。内容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历法、气象、地理、医药、冶金、文学、艺术、史学等领域,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综合性著作。
书名。北宋沈括著。成书于1087-1095年间。共有正编二十六卷,《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共三十卷,分十七目,六百零九条。内容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历法、气象、地理、医药、冶金、文学、艺术、史学等领域,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综合性著作。
梦肠
[相关解释]
1.《文选.扬雄》题解李善注引汉桓谭《新论》"雄作《甘泉赋》一首,始成,梦肠出,收而内之,明日遂卒。"梦,一本作"夣"◇用"梦肠"形容写作构思之苦。 2.传说三国吴孙坚之母,梦肠出而生坚。遂以"梦肠"为生贵子的吉兆。
1.《文选.扬雄》题解李善注引汉桓谭《新论》"雄作《甘泉赋》一首,始成,梦肠出,收而内之,明日遂卒。"梦,一本作"夣"◇用"梦肠"形容写作构思之苦。 2.传说三国吴孙坚之母,梦肠出而生坚。遂以"梦肠"为生贵子的吉兆。
歙歙
[相关解释]
1.无所偏执貌。《老子》"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王弼注"圣人之于天下﹐歙歙焉﹐心无所主也。"一说﹐危惧貌。陆德明释文"歙歙﹐许及反。一本作'惵惵'∮上本作'惔'。顾云许叶反﹐危惧貌。简文云河上公作'怵'。" 2.投合貌﹐朋比为奸貌。
1.无所偏执貌。《老子》"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王弼注"圣人之于天下﹐歙歙焉﹐心无所主也。"一说﹐危惧貌。陆德明释文"歙歙﹐许及反。一本作'惵惵'∮上本作'惔'。顾云许叶反﹐危惧貌。简文云河上公作'怵'。" 2.投合貌﹐朋比为奸貌。
毋盐
[相关解释]
1.复姓『有毋盐氏。见《汉书.货殖传》。一本作"无盐"。
1.复姓『有毋盐氏。见《汉书.货殖传》。一本作"无盐"。
沅芷澧兰
[相关解释]
1.《楚辞.九歌.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兰。"王逸注"言沅水之中有盛茂之芷,澧水之内有芬芳之兰,异于众草"。芷,一本作"茝"。澧,一本作"醴"。本指生于沅澧两岸的芳草,后用以比喻高洁的人或事物。
1.《楚辞.九歌.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兰。"王逸注"言沅水之中有盛茂之芷,澧水之内有芬芳之兰,异于众草"。芷,一本作"茝"。澧,一本作"醴"。本指生于沅澧两岸的芳草,后用以比喻高洁的人或事物。
没溜儿
[相关解释]
1.谓说话不着边际,非一本正经。
1.谓说话不着边际,非一本正经。
渤荡
[相关解释]
1.涨潮。《文选.木华》"枝岐潭瀹﹐渤荡成汜。"一本作"渤涌"。李周翰注"渤涌﹐鼓潮也。"一说﹐为水冲激声。
1.涨潮。《文选.木华》"枝岐潭瀹﹐渤荡成汜。"一本作"渤涌"。李周翰注"渤涌﹐鼓潮也。"一说﹐为水冲激声。
煞有介事
[相关解释]
1.谓故作姿态,让人感到一本正经﹑真有其事。
1.谓故作姿态,让人感到一本正经﹑真有其事。
煞风景
[相关解释]
1.损坏美好的景色。比喻在兴高采烈的场合使人扫兴。唐李商隐《杂纂》有《煞风景》(煞,一本作"杀")一目,列举花间喝道﹑看花泪下﹑苔上铺席﹑斫却垂杨﹑花下晒裩﹑游春重载﹑石笋系马﹑月下把火﹑妓筵说俗事﹑果园种菜﹑背山起楼﹑花架下养鸡鸭等事。
1.损坏美好的景色。比喻在兴高采烈的场合使人扫兴。唐李商隐《杂纂》有《煞风景》(煞,一本作"杀")一目,列举花间喝道﹑看花泪下﹑苔上铺席﹑斫却垂杨﹑花下晒裩﹑游春重载﹑石笋系马﹑月下把火﹑妓筵说俗事﹑果园种菜﹑背山起楼﹑花架下养鸡鸭等事。
熏穴
[相关解释]
1.亦作"熏穴"。 2.烟熏洞穴『王充《论衡.命禄》"越王翳逃山中,至诚不愿,自冀得代。越人熏其穴,遂不得免,强立为君。"熏,一本作"熏"◇因以"熏穴"指被拥立为君王。
1.亦作"熏穴"。 2.烟熏洞穴『王充《论衡.命禄》"越王翳逃山中,至诚不愿,自冀得代。越人熏其穴,遂不得免,强立为君。"熏,一本作"熏"◇因以"熏穴"指被拥立为君王。
玉蕊花
[相关解释]
1.亦作"玉蘥花"。 2.花名。即琼花。唐刘禹锡《和严给事闻唐昌观玉蕊花下有游仙二绝》之一"玉女来看玉蕊花,异香先引七香车。"蕊,一本作"蘥"。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扬州后土庙有琼花一株,或云自唐所植,即李卫公所谓玉蕊花。"一说为玚花。
1.亦作"玉蘥花"。 2.花名。即琼花。唐刘禹锡《和严给事闻唐昌观玉蕊花下有游仙二绝》之一"玉女来看玉蕊花,异香先引七香车。"蕊,一本作"蘥"。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扬州后土庙有琼花一株,或云自唐所植,即李卫公所谓玉蕊花。"一说为玚花。
现代十六家小品
[相关解释]
散文集。阿英编。1935年出版。收周作人、朱自清、谢冰心、茅盾、郭沫若、鲁迅等十六位作家的散文一百零四篇。有抒情散文、游记、随笔、杂感、序跋,是一本反映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散文创作成就的选集。每位入选者的作品前有编者的短序,介绍其小品创作概况。
散文集。阿英编。1935年出版。收周作人、朱自清、谢冰心、茅盾、郭沫若、鲁迅等十六位作家的散文一百零四篇。有抒情散文、游记、随笔、杂感、序跋,是一本反映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散文创作成就的选集。每位入选者的作品前有编者的短序,介绍其小品创作概况。
瑞竹
[相关解释]
1.竹之一种,似合欢竹。元李衎《竹谱详录.神异品.瑞竹》"瑞竹生洛阳。司马温公独乐园中竹一本,去地二尺,分为二干,并生六节,节间容线,复合为一。"世多以之象征吉祥。
1.竹之一种,似合欢竹。元李衎《竹谱详录.神异品.瑞竹》"瑞竹生洛阳。司马温公独乐园中竹一本,去地二尺,分为二干,并生六节,节间容线,复合为一。"世多以之象征吉祥。
生理心理学
[相关解释]
也称心理生理学”。研究心理的生理机制的心理学分支学科。1874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发表的《生理心理学纲要》是该学科的第一本专著。它的研究领域主要有感知觉信息加工的神经过程,行为调节的生理机制,记忆的生理机制,大脑两半球的功能专化特性等。生理心理学”一词有时与神经心理学”、心理生物学”、行为生物学”同义。
也称心理生理学”。研究心理的生理机制的心理学分支学科。1874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发表的《生理心理学纲要》是该学科的第一本专著。它的研究领域主要有感知觉信息加工的神经过程,行为调节的生理机制,记忆的生理机制,大脑两半球的功能专化特性等。生理心理学”一词有时与神经心理学”、心理生物学”、行为生物学”同义。
税骖
[相关解释]
1.脱骖。解下骖马。税,通"捝"﹑"脱"。《礼记.檀弓上》"孔子之卫,遇旧馆人之丧,入而哭之哀,出,使子贡税骖而赙之。"一本作"脱骖"。陆德明释文"税,本又作说。"后遂以"税骖"为临故人之丧或追念已亡故人之典。亦借以指故人亡故。
1.脱骖。解下骖马。税,通"捝"﹑"脱"。《礼记.檀弓上》"孔子之卫,遇旧馆人之丧,入而哭之哀,出,使子贡税骖而赙之。"一本作"脱骖"。陆德明释文"税,本又作说。"后遂以"税骖"为临故人之丧或追念已亡故人之典。亦借以指故人亡故。
筌蹄
[相关解释]
1.亦作"筌蹏"。《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一本作"筌"﹐捕鱼竹器;蹄﹐捕兔网◇以"筌蹄"比喻达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 2.南朝士大夫贵族讲经说法时手执的麈尾之类。
1.亦作"筌蹏"。《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一本作"筌"﹐捕鱼竹器;蹄﹐捕兔网◇以"筌蹄"比喻达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 2.南朝士大夫贵族讲经说法时手执的麈尾之类。
篇数
[相关解释]
1.特指一本书的篇章数目。
1.特指一本书的篇章数目。
粉蝶儿
[相关解释]
1.词牌名。双调,七十二字,仄韵。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属中吕宫,但北曲中较为常见。南曲例见明高明《琵琶记》第二十六出,北曲例见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
1.词牌名。双调,七十二字,仄韵。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属中吕宫,但北曲中较为常见。南曲例见明高明《琵琶记》第二十六出,北曲例见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
育鞫
[相关解释]
1.亦作"育鞠"。 2.谓年老穷困。《诗.邶风.谷风》"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一本作"育鞠"。毛传"育﹐长;鞫﹐穷。"郑玄笺"昔幼稚之时﹐恐至长老穷匮。"一说﹐育无"长老"义﹐"育鞫"﹐谓生活于穷困之中。朱熹集传引张子曰"育恐,谓生于恐惧之中;育鞠,谓生于困穷之际。"亦泛指长养教育。
1.亦作"育鞠"。 2.谓年老穷困。《诗.邶风.谷风》"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一本作"育鞠"。毛传"育﹐长;鞫﹐穷。"郑玄笺"昔幼稚之时﹐恐至长老穷匮。"一说﹐育无"长老"义﹐"育鞫"﹐谓生活于穷困之中。朱熹集传引张子曰"育恐,谓生于恐惧之中;育鞠,谓生于困穷之际。"亦泛指长养教育。
荃蹄
[相关解释]
1.鱼笱和兔网。语本《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荃,一本作"筌"◇用"荃蹄"比喻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使用的手段。
1.鱼笱和兔网。语本《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荃,一本作"筌"◇用"荃蹄"比喻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使用的手段。
虫天
[相关解释]
1.《庄子.庚桑楚》"唯虫能虫﹐唯虫能天。"成玄英疏"鸟飞兽走﹐能虫也;蛛网蜣丸﹐能天也﹐皆禀之造物﹐岂仿效之所致哉!"陆德明释文"一本唯作虽……言虫自能为虫者﹐天也。"谓虽微小如虫豸﹐都有适应自然的天性◇以"虫天"指万类竞存的大自然。
1.《庄子.庚桑楚》"唯虫能虫﹐唯虫能天。"成玄英疏"鸟飞兽走﹐能虫也;蛛网蜣丸﹐能天也﹐皆禀之造物﹐岂仿效之所致哉!"陆德明释文"一本唯作虽……言虫自能为虫者﹐天也。"谓虽微小如虫豸﹐都有适应自然的天性◇以"虫天"指万类竞存的大自然。
蚤服
[相关解释]
1.谓早已服从。蚤﹐通"早"。《老子》"治人事天,莫若啬。夫惟啬,是谓蚤服。"一本作"早服"。《韩非子.解老》"圣人虽未见祸患之形,虚无服从于道理,以称蚤服。"陈奇猷集释"谓圣人虚静无为,而服从于道理,以合于早服之者。"一说谓早作准备。见任继愈《老子新译》。
1.谓早已服从。蚤﹐通"早"。《老子》"治人事天,莫若啬。夫惟啬,是谓蚤服。"一本作"早服"。《韩非子.解老》"圣人虽未见祸患之形,虚无服从于道理,以称蚤服。"陈奇猷集释"谓圣人虚静无为,而服从于道理,以合于早服之者。"一说谓早作准备。见任继愈《老子新译》。
袭常
[相关解释]
1.因顺常道。《老子》"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张松如校读"马叙伦曰'袭习古通。《周礼.胥师》注曰"故书袭为习",是其例证。'此言因顺常道也。"一说为熟习常道。袭,通"习"。见河上公注。一本作"习常"。 2.沿袭常规。
1.因顺常道。《老子》"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张松如校读"马叙伦曰'袭习古通。《周礼.胥师》注曰"故书袭为习",是其例证。'此言因顺常道也。"一说为熟习常道。袭,通"习"。见河上公注。一本作"习常"。 2.沿袭常规。
褕袘
[相关解释]
1.亦作"褕袣"。亦作"褕■"。亦作"褕绁"。 2.襜褕之袖。《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抴独茧之褕袘,眇阎易以戌削。"司马贞索隐"褕袣。张揖云'褕,襜褕也。袣,袖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作"褕袣"。一本作"褕绁"。一说为襜褕的边缘。见王先谦《汉书补注.司马相如传上》。
1.亦作"褕袣"。亦作"褕■"。亦作"褕绁"。 2.襜褕之袖。《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抴独茧之褕袘,眇阎易以戌削。"司马贞索隐"褕袣。张揖云'褕,襜褕也。袣,袖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作"褕袣"。一本作"褕绁"。一说为襜褕的边缘。见王先谦《汉书补注.司马相如传上》。
豚子
[相关解释]
1.猪之子。《庄子.德充符》"仲尼曰'丘也尝使于楚矣,适见豚子食于其死母者。'"一本作"?子"◇为自称其子的谦词。
1.猪之子。《庄子.德充符》"仲尼曰'丘也尝使于楚矣,适见豚子食于其死母者。'"一本作"?子"◇为自称其子的谦词。
象棋的故事
[相关解释]
中篇小说。奥地利茨威格作于1941年。1938年希特勒入侵维也纳时,b博士被盖世太保逮捕,送进单人房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一本国际象棋谱,便按着棋谱独自对弈”。终年累月,他脑子里装满了棋局,竟至象棋中毒”,患了精神分裂症。
中篇小说。奥地利茨威格作于1941年。1938年希特勒入侵维也纳时,b博士被盖世太保逮捕,送进单人房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一本国际象棋谱,便按着棋谱独自对弈”。终年累月,他脑子里装满了棋局,竟至象棋中毒”,患了精神分裂症。
象罔
[相关解释]
1.亦作"象网"。《庄子》寓言中的人物‖无心﹑无形迹之意。《庄子.天地》"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吃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一本作"罔象"。王先谦集解引宣颖曰似有象而实无,盖无心之谓◇用为典故。 2.不真切;凝不清。
1.亦作"象网"。《庄子》寓言中的人物‖无心﹑无形迹之意。《庄子.天地》"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吃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一本作"罔象"。王先谦集解引宣颖曰似有象而实无,盖无心之谓◇用为典故。 2.不真切;凝不清。
赢博
[相关解释]
1.春秋时齐国的两个邑名『代并置县。赢县故城在今山东省莱芜市西北﹐有吴延陵季子长子墓;博县亦名博阳﹐故城在山东省泰安市东南。《礼记.檀弓下》"延陵季子适齐﹐于其反也﹐其长子死。葬于赢博之间。"赢﹐一本作"嬴"◇以"赢博"为葬于异乡的典故。
1.春秋时齐国的两个邑名『代并置县。赢县故城在今山东省莱芜市西北﹐有吴延陵季子长子墓;博县亦名博阳﹐故城在山东省泰安市东南。《礼记.檀弓下》"延陵季子适齐﹐于其反也﹐其长子死。葬于赢博之间。"赢﹐一本作"嬴"◇以"赢博"为葬于异乡的典故。
跑片
[相关解释]
1.一部电影拷贝在几个场所错开时间放映,每放完一本或数本,就由专人把这些拷贝从甲处送往乙处放映,叫跑片。
1.一部电影拷贝在几个场所错开时间放映,每放完一本或数本,就由专人把这些拷贝从甲处送往乙处放映,叫跑片。
迎仙客
[相关解释]
1.唐大曲名。 2.词牌名。调见宋史浩词。 3.曲牌名。属中吕宫。见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明汤显祖《邯郸记.度世》。
1.唐大曲名。 2.词牌名。调见宋史浩词。 3.曲牌名。属中吕宫。见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明汤显祖《邯郸记.度世》。
退婴
[相关解释]
1.语出《老子》"专气致柔,能婴儿乎?"王弼注"专,任也。致,极也。言任自然之气,致至柔之和,能若婴儿之无所欲乎?"婴,一本作"孾"◇以"退婴"谓像婴儿一样柔弱无争‖贬义。
1.语出《老子》"专气致柔,能婴儿乎?"王弼注"专,任也。致,极也。言任自然之气,致至柔之和,能若婴儿之无所欲乎?"婴,一本作"孾"◇以"退婴"谓像婴儿一样柔弱无争‖贬义。
郡斋读书志
[相关解释]
书目名。南宋晁公武撰。共收书一千四百余部,每一书目之后有解题。是中国现存最古的一部私人藏书目录。传世有袁州本”和衢州本”两种版本,均刊印于1250年,但内容互有不同。清末王先谦合校袁、衢两本为一本。
书目名。南宋晁公武撰。共收书一千四百余部,每一书目之后有解题。是中国现存最古的一部私人藏书目录。传世有袁州本”和衢州本”两种版本,均刊印于1250年,但内容互有不同。清末王先谦合校袁、衢两本为一本。
阿耨达山
[相关解释]
1.即昆仑山。《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经营炎火而浮弱水兮"张守节正义引唐李泰等《括地志》﹕"阿耨达山﹐一名昆仑山﹐其山为天柱﹐在雍州西南一万五千三百七十里。"耨﹐一本作"傉"。宋李石《续博物志》卷三﹕"释氏《西域志》﹕阿耨达山上有大渊水﹐宫殿楼观甚大。即昆仑山。穆天子所至﹐即阿耨达宫也。"一说﹐即冈底斯山﹐在西藏自治区南部。
1.即昆仑山。《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经营炎火而浮弱水兮"张守节正义引唐李泰等《括地志》﹕"阿耨达山﹐一名昆仑山﹐其山为天柱﹐在雍州西南一万五千三百七十里。"耨﹐一本作"傉"。宋李石《续博物志》卷三﹕"释氏《西域志》﹕阿耨达山上有大渊水﹐宫殿楼观甚大。即昆仑山。穆天子所至﹐即阿耨达宫也。"一说﹐即冈底斯山﹐在西藏自治区南部。
隆崛
[相关解释]
1.特起貌﹐高耸貌。《文选.张衡》﹕"隆崛崔崪﹐隐辚郁律。"李善注引《埤苍》﹕"崛﹐特起也。"一本作"隆窟"。晋郭璞《登百尺楼赋》﹕"瞻禹台之隆崛﹐奇巫咸之孤峙。"一说为山形曲折貌。见高步瀛《李注义疏》引胡绍煐笺证。
1.特起貌﹐高耸貌。《文选.张衡》﹕"隆崛崔崪﹐隐辚郁律。"李善注引《埤苍》﹕"崛﹐特起也。"一本作"隆窟"。晋郭璞《登百尺楼赋》﹕"瞻禹台之隆崛﹐奇巫咸之孤峙。"一说为山形曲折貌。见高步瀛《李注义疏》引胡绍煐笺证。
靳令
[相关解释]
1.严格执行法令。《商君书.靳令》"靳令则治不留﹐法平则吏无奸。"一本作"饬令"。一说"靳令"谓强固法令﹐不可侵坏。参见蒋礼鸿《商君书锥指.靳令》。
1.严格执行法令。《商君书.靳令》"靳令则治不留﹐法平则吏无奸。"一本作"饬令"。一说"靳令"谓强固法令﹐不可侵坏。参见蒋礼鸿《商君书锥指.靳令》。
韵味
[相关解释]
雅致含蓄的意味这是一本很有中国文化韵味的书。
雅致含蓄的意味这是一本很有中国文化韵味的书。
駏驴
[相关解释]
1.驴和马杂交所生的力畜。晋葛洪《抱朴子.论仙》"﹝愚人﹞又不信骡及駏驴是驴马所生。"駏驴﹐一本作"駏驴"。唐陆龟蒙《书后》"﹝李贺﹞常时旦日出游﹐从小奚奴﹐骑駏驴﹐背一古破锦囊。"宋张舜民《京兆安汾叟赴辟临洮幕府》诗"掣臂苍鹰随猎犬﹐耸耳駏驴扶只轮。"一说﹐为公牛﹑母马的杂交种。
1.驴和马杂交所生的力畜。晋葛洪《抱朴子.论仙》"﹝愚人﹞又不信骡及駏驴是驴马所生。"駏驴﹐一本作"駏驴"。唐陆龟蒙《书后》"﹝李贺﹞常时旦日出游﹐从小奚奴﹐骑駏驴﹐背一古破锦囊。"宋张舜民《京兆安汾叟赴辟临洮幕府》诗"掣臂苍鹰随猎犬﹐耸耳駏驴扶只轮。"一说﹐为公牛﹑母马的杂交种。
鹧鸪词
[相关解释]
1.亦作"鹧鸪辞"。 2.唐教坊曲名。又称《山鹧鸪》。《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二》录《鹧鸪词》有唐李益一首﹑李涉二首。李益所作曲辞﹐《全唐诗》卷二八三题作《山鹧鸪词》﹐题下注曰"一本题上无'山'字。"参阅任半塘《唐声诗下编.格调一》。 3.词牌名。《瑞鹧鸪》的别称。宋汪晫有《鹧鸪词》一首。
1.亦作"鹧鸪辞"。 2.唐教坊曲名。又称《山鹧鸪》。《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二》录《鹧鸪词》有唐李益一首﹑李涉二首。李益所作曲辞﹐《全唐诗》卷二八三题作《山鹧鸪词》﹐题下注曰"一本题上无'山'字。"参阅任半塘《唐声诗下编.格调一》。 3.词牌名。《瑞鹧鸪》的别称。宋汪晫有《鹧鸪词》一首。
龆齿
[相关解释]
1.幼童新生的恒齿。《韩诗外传》卷一"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龆﹐一本作"龀"。亦借指八岁。
1.幼童新生的恒齿。《韩诗外传》卷一"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龆﹐一本作"龀"。亦借指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