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一时的内容。
带有一时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丸泥 [相关解释]
1.一颗泥丸。 2.《东观汉记·隗嚣载记》"元(王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谓函谷关地势险要,易于防守◇用于比喻以极少的力量,可以防守险要的关隘。
一会家 [相关解释]
1.亦作"一回家"。亦作"一会价"。 2.一会儿;一时间。
一勇性 [相关解释]
1.谓性情卤莽。亦指一时冲动。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相关解释]
一片树叶遮住了眼睛,连高入云霄的泰山也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清全局或事物的本质他们拿一时一地的强弱现象代替了全体中的强弱现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
一天 [相关解释]
1.一昼夜。 2.指一个白天。 3.犹一时,泛指不太长的时间。 4.整天;成天。 5.某一天。 6.一块天空。 7.指满天。 8.一重天。 9.如天之大。形容很大,很多。
一应 [相关解释]
1.谓一时应变。
一日 [相关解释]
1.一昼夜;一天。 2.一个白天。 3.犹昨日。 4.某日,过去的某一天。 5.他日。指将来的某一天。 6.整天;成天。 7.副词。一旦。表示忽然有一天。 8.副词。一旦。表示如果有一天。 9.谓短暂;一时。
一日纵敌,数世之患 [相关解释]
1.谓一时放走敌人,将留长期祸患。
一时 [相关解释]
①一年四季之一;一个季度三月而为一时|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②一个时期独步一时|彼一时也,此一时也。③暂时;一会儿不计一时的得失|一时晴,一时阴|竞一时之虚誉。④一世;当代冠于一时而振于百世|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⑤同时;一齐一时齐发,众妙毕备|一时俱至。⑥当时;即刻一时手足无措|一时想不起来。⑦难得的时机千载一时|欲建不世之功业,此百代之一时也。
一时三刻 [相关解释]
1.同"一时半刻"。
一时之选 [相关解释]
1.指某一时期的优秀人才。
一时伯仲 [相关解释]
1.谓两人水准才能难分高下。伯仲,指兄弟。
一时半会儿 [相关解释]
1.犹一时半刻。
一时半刻 [相关解释]
1.指极短的时间。
一时间 [相关解释]
1.短时间之内。
一朝 [相关解释]
①(-zhāo)一个早晨一朝一夕|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②(-zhāo)一旦;一时一朝之忿|一朝怀胎,十月分娩|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③一次朝觐五年一朝|诏丞相以下,月一朝重华宫。④满朝,整个朝廷一朝之臣|一朝天子一朝臣。
一锅面 [相关解释]
1.谓办事糊涂。南宋理宗时民生艰苦,真德秀负一时重望,当时有谚曰"若欲百物贱,直待真直院。"及真任参知政事﹐首先提出以尊崇道学﹑正心诚意为第一义﹐接着又进献《大学衍义》,皆不急之务。人们大失所望,即续上两句云"吃了西湖水,打成一锅面。"按南宋以杭州为京都,故讽刺他既进朝廷,吃的是西湖水,办的是糊涂事。见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真西山入朝诗》。
丁夜 [相关解释]
1.四更时,即凌晨一时至三时。
七地 [相关解释]
1.佛教语。即远行地。菩萨十地之七。在此阶位,菩萨远离三界生死烦恼,成就方便智慧,证得无相空寂。亦称已作地。相当于小乘罗汉果的阶位。见《大智度论》卷七五。《华严经.十地品》"菩萨摩诃萨修此妙行,如是方便慧现前故,名为入七地……深智慧定心,具行六地巳;一时生方便,智慧入七地。"
万世一时 [相关解释]
1.万世才有这么一个时机。形容机会难得。
三十六英雄 [相关解释]
1.指五代杨行密部下三十六员大将。 2.泛指南朝称名一时的豪杰,非实数。
三十年老娘倒绷孩儿 [相关解释]
1.比喻对素所熟习之事一时失手,犯了不该有的错误。
三更 [相关解释]
1.指半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 2.指三更更鼓。
不免 [相关解释]
①副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病一时好不了,心里不免焦急|不免客套几句。②不能免去君子死而冠不免。
丙夜 [相关解释]
1.三更时候,为晩上十一时至翌日凌晨一时。
中水位 [相关解释]
某一时段内,却大小顺序排列的逐日水位值居中的水位。一年中,各有半数日期的水位高于和低于中水位。与平均水位不同,可看作在时段内高于或低于中水位的水位机会相等,而平均水位是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的平均值。
丸泥 [相关解释]
1.一粒泥丸。 2.汉刘向《列仙传.方回》"方回者,尧时隐人也……为人所劫,闭之室中,从求道,回化而得去,更以方印掩封其户。时人言,得回一丸泥涂门户,终不可开。"后用为归隐的典实。 3.汉王元说隗嚣以兵守函谷关东拒刘秀"今天水完富,士马最强……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见《后汉书.隗嚣传》◇用为守险拒敌的典实。 4.揉泥,团泥。
习惯势力 [相关解释]
1.由于习惯形成一时不易改变而起约束作用的力量。
五分钟热度 [相关解释]
1.比喻因一时冲动而产生的短暂热情。
五石散 [相关解释]
1.即寒食散。又称五石更生散或单称散。配剂中有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石﹑硫黄等五石,故名。相传其方始于汉代,盛行于魏晋。魏晋名士何晏裴秀等都服散,竟成一时风气。
五絶 [相关解释]
1.集于一时或一人的五种卓绝的技艺或才德等。(1)指南朝宋杜道鞠弹棊,范悦诗,褚欣远模书,禇胤围棊和徐道度医术。宋文帝称之为天下"五绝"。见《南史.徐文伯传》。(2)指唐秘书省内落星石,薛稷画鹤,贺知章草书,郎馀令画凤,韩公武挟弹中鹤眼。时谓之"五绝"。见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郎余令》。(3)指唐虞世南的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唐太宗称之有"五绝"。见《旧唐书.虞世南传》。 2.指缢死﹑溺死﹑压死﹑冻死﹑惊死五种非正常死亡。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主治.五绝》。 3.见"五言絶句"。
他日 [相关解释]
1.以往;昔日;过去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 2.过些天;日后;将来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
以前 [相关解释]
1.比现在或某一时间早的时期。 2.泛指从前,以往。
以后 [相关解释]
1.比现在或某一时间晩的时期。
以来 [相关解释]
1.表示从过去某时直到现在。(或特指某一时间)的一段时期。 2.犹言以后。 3.拿来。 4.犹言上下﹑左右﹑表示概数。有余。 5.用于地名之后,表示位置已过这一地点。 6.指已经发生的情况。
休耕 [相关解释]
1.可耕地在某一时期不种植农作物,以恢复地力。
倒喇 [相关解释]
1.金元时的一种杂戏。大抵由一位演员吹弹多种乐器,并有歌唱和杂耍表演,如顶瓯,舞盘,翻觔斗之类。至清犹存此戏。清陆次云《满庭芳》词对倒喇作了生动而具体的描写。词云"左抱琵琶,右持琥珀,胡琴中倚秦筝。冰弦忽奏,玉指一时鸣。唱到繁音入破,j兹曲﹑尽作边声。倾耳际,忽悲忽喜,忽又恨难平。舞人,矜舞态,双瓯分顶,顶上燃灯。更口噙湘竹,击节堪听。旋复回风滚雪,摇绛蜡,故使人惊。哀艳极,色飞心駴,四座不胜情。"
倒噎气 [相关解释]
1.气塞咽喉。形容因受顶撞﹑受窘﹑生气,而一时无从应付的样子。
元规尘 [相关解释]
1.东晋庾亮,字元规,以国舅身,历仕三朝,一时权倾朝野,人多趋附。王导忿忿不平,遇西风尘起,辄举扇拂之曰"元规尘污人。"见《晋书.王导传》﹑《世说新语.轻诋》◇用以喻逼人的气焰。
八俊 [相关解释]
1.亦作"八儁"。 2.称同一时代有才望的八人。(1)指东汉的周举﹑杜乔﹑周栩﹑冯羡﹑栾巴﹑张纲﹑郭遵﹑刘班八人。见《后汉书·周举传》。(2)指东汉的李膺﹑荀翌﹑杜密﹑王畅、刘佑﹑魏朗﹑赵典﹑朱?八人。(3)指东汉的张俭﹑檀彬﹑褚凤﹑张肃﹑薛兰﹑冯禧﹑魏玄﹑徐干八人。并见《后汉书·党锢传序》。 3.仕宦者的八种捷径。
八骏 [相关解释]
1.相传为周穆王的八匹名马。八骏之名﹐说法不一。《穆天子传》卷一"天子之骏,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緑耳。"郭璞注"八骏,皆因其毛色以为名号耳。"晋王嘉《拾遗记.周穆王》"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絶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霄,夜行万里;四名越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形十影;七名腾雾,乘云而奔;八名挟翼,身有肉翅。"明胡应麟则认为王嘉所载,皆一时私意诡撰,不足为征,见《少室山房笔丛》卷三四◇亦用以泛指骏马。 2.明成祖的八匹名马。 3.指皇帝的车驾。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相关解释]
1.同"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养军千日,用军一时 [相关解释]
1.同"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养军千日,用在一时 [相关解释]
1.同"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冷怔 [相关解释]
1.由于事出意外而一时发怔。
列强 [相关解释]
旧时指世界上同一时期内的各个资本主义强国。
前后 [相关解释]
1.用于空间﹐指事物的前边和后边。 2.指一前一后。 3.下边与上边。 4.表示时间的先后。即从开始到结束的一段时间。 5.指从某一时间或事件稍前到稍后的一段时间。 6.指自前到后的经过﹑过程。 7.向前与向后﹐俯仰。 8.指大小便。 9.犹轻重﹐尊卑。
前期 [相关解释]
1.所定日期之前;事情出现之前。 2.事前或过去的约定;预定。 3.对未来的预期﹐打算。 4.某一时期的前一阶段。
千古一时 [相关解释]
1.喻指难得的机会。
千岁一时 [相关解释]
1.犹千载一时。
千载一时 [相关解释]
1.形容机会难得。
发展速度 [相关解释]
反映社会现象在时间上的变动程度的相对数。以某一时期(报告期)水平同以前时期(基期)水平对比而得,用百分率或倍数表示。计算公式为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或×100%)有定期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前者是各期水平与某一固定基期水平相比;后者是各期水平均与上期水平相比。
同一律 [相关解释]
形式逻辑最基本的规则。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思维对象的同一。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思维的对象必须保持同一;在讨论问题、回答问题或反驳别人的时候,各方的思维对象也要保持同一。(2)概念的同一。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使用的概念必须保持同一;在讨论问题、回答问题或反驳别人的时候,各方使用的概念也要保持同一。(3)判断的同一。同一个主体(个人或集体)在同一时间(相应的客观事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从同一方面对同一事物作出的判断必须保持同一。同一律要求思维的确定性,但是并不否认思维的发展变化。它完全是对思维过程说的,并
同时 [相关解释]
1.同时代;同一时候。 2.犹当时,那时。 3.并且。
名噪一时 [相关解释]
1.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名震一时 [相关解释]
1.谓在一个时期名气很大。
喧嚣 [相关解释]
①叫嚷;喧闹喧嚣一时|叫卖的小商贩喧嚣起来了。②声音嘈杂车马喧嚣|随着人流走出热闹喧嚣的车站。
嘉话 [相关解释]
1.善言,有教益的话。 2.佳话。流传一时,当做谈话资料的好事或趣事。
四更 [相关解释]
1.指晨一时至三时。
四絶 [相关解释]
1.传称四种高超的技艺或难得的事物。(1)南朝陈洪偃貌﹑义﹑诗﹑书号为"四絶"。见唐道宣《续高僧传》卷七。(2)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郎馀令》"余令善画,唐秘书省内落星石,薛稷画鹤,贺知章草书,余令凤,相传为四絶。"(3)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文儒》"庆历中,滕子京谪守巴陵,治最为天下第一。政成,重修岳阳楼。属范文正公为记,词极清丽,苏子美书石,邵餸篆额,亦皆一时精笔,世谓之'四絶'云。"(4)指《诗经》﹑《楚辞》﹑草书﹑画。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名臣下.四绝》。 2.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日。详
回光反照 [相关解释]
1.亦作"回光返照"。 2.指太阳落到地平线下时由于反射作用而使天空短时发亮,用以喻人临死前精神的短暂兴奋。 3.比喻事物衰亡之前,表现情况的一时好转。 4.谓自我省察。
地区差价 [相关解释]
同一商品同一时间因在不同地区收购或销售而形成的价格差额。这是由于商品在不同地区生产有不同的成本,商品在地区之间流动要支付运输以及损耗引起的费用。保持合理的地区差价,有利于生产的合理布局,扩大地区间商品交流。
坏劫 [相关解释]
1.佛教语。成﹑住﹑坏﹑空四劫之一。谓火﹑水﹑风等"大三灾"毁灭众生和世界这一时期,凡历二十小劫。
太古宙 [相关解释]
原称太古代”。地质历史中最早的一个时代。自40亿年前至25亿年前,持续时间约为15亿年。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为太古宇。岩石主要为变质岩,如片麻岩、板岩等,中国主要分布在北方。该时期是一个重要的成矿期,形成的矿产很丰富。
夹袋中人物 [相关解释]
1.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丞相许国吕文穆公》"公夹袋中有册子﹐每四方替罢谒见﹐必问其有何人才﹐客去随即疏之﹐悉分门类。或有一人而数人称之者﹐必贤也。朝廷求贤﹐取之囊中。故公为相﹐文武百官各称职者﹐以此。"《宋史.施师点传》"师点惓惓搜访人才﹐手书置夹袋中﹐谓蜀去朝廷远﹐人才难以自见﹐蜀士之贤者﹐使各疏其所知﹐差次其才行﹑文学﹐每有除授﹐必列陈之。"后成为收揽人才以备选用的典实。明张居正《答总宪张崌崃言用人》﹕"别楮所荐诸贤﹐皆一时之俊﹐处吾夹袋中宁止朝夕。"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四二﹕"夹袋搜罗海内空﹐
奈良时代 [相关解释]
日本历史上指以平城京(在今奈良市西)为首都的时代。从公元710年迁都平城京时开始,至784年移都长冈京(在今京都府)时结束。这一时期,屡派遣唐使、留学生入中国,吸收中国文化。文化兴盛,尤其是佛教建筑、美术和文学成就最大。
奈苑 [相关解释]
1.原指佛经中的奈园。《维摩诘经.佛国品》"一时佛游于维耶离奈氏树园﹐与大比丘众俱。"据《柰女经》﹐维耶离国梵志园中植奈树﹐树生一女﹐梵志收养﹐长大后颜色端正﹐天下无双;佛至其国﹐奈女率弟子五百出迎﹐佛与诸比丘乃到奈女园﹐具为说本原功德◇因称寺院为奈苑。
套汇 [相关解释]
1.资本主义国家外汇市场上的一种投机行为。即在同一时间内﹐不同市场上的同一外汇﹐其汇价发生差异至一定程度时﹐在低价一方买进﹐在高价一方卖出﹐借以取得利额。 2.在我国﹐指一切中外机构或个人通过直接或间接关系﹐越过外汇专业银行用人民币非法换取外汇或外汇权益﹐攫取国家应收的外汇。
套话 [相关解释]
1.应酬的客套话。 2.指在某一时期或行业中流行的公式化的言谈。
嫪毐 [相关解释]
1.战国末秦人。本为吕不韦舍人,因与秦始皇母私通,受宠幸,权倾一时。事见《史记·吕不韦列传》◇称善淫者为"嫪毐"。
子午 [相关解释]
1.指南北。古人以"子"为正北,以"午"为正南。 2.指夜半和正午。旧时计时法,以夜间十一时至一时为"子"时,以白昼十一时至一时为"午"时。 3.见"子午谷"。
子母钟 [相关解释]
由精度较高的母钟控制若干子钟运转的时钟。母钟每隔一定时间发送脉冲电流给子钟,使子钟的继电装置驱动指时机构同步运转,以达到计时统一。主要应用于车站、机场、邮电、工矿企业及机关等需要严格统一时间的场所。
孕穗 [相关解释]
禾谷类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等)拔节后幼穗迅速伸长的过程。这一时期植株生长发育旺盛,需较多的水分和养分。
它年 [相关解释]
1.以后的某年或某一时期。
寒武纪 [相关解释]
1.地质年代古生代的第一个纪。"寒武"(cambria)是英国威尔士一个古代地名,这个纪的地层首先在那里发现,故名。约开始于五亿七千万年前,结束于五亿年前。本纪分为早﹑中﹑晩三个世。生物群以海生无脊椎动物为主,特别是三叶虫§藻﹑绿藻等开始繁盛。我国南北很多省区当时为海水所淹没。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叫"寒武系"。
寒食散 [相关解释]
1.古代药名。服后宜吃冷食,故名。配剂中主要有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石﹑硫磺等五种矿石,因又称五石散。相传其方始于汉代,魏晋南北朝名士服用此散,成为一时的风气。往往有服后残废致死的。
尊王 [相关解释]
1.尊崇王室。春秋时周王室衰微﹐齐桓公﹑晋文公等相继以"尊王"为名﹐称霸一时。 2.指尊崇君上。 3.崇尚王道。
少一时 [相关解释]
1.少时﹐过一会儿。
巳时 [相关解释]
1.十二时辰之一。上午九时至十一时。
巳牌 [相关解释]
1.上午九时至十一时。古代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子丑寅卯等十二支表示。官府在衙门前挂牌报时,故称某时为某牌。
布登勃洛克一家 [相关解释]
长篇小说。德国托马斯·曼作于1901年。布登勃洛克家是卢卑克城的望族。老约翰诚实经商,家道兴盛。他去世后,儿子小约翰遇上了竞争对手,经营十分艰难。家业传到第三代时,托马斯在商业上连连失利,他四十多岁时去世,家道已经衰落。其子哈诺因年幼无法自立,不得不关闭祖传的公司,并于十五岁时夭折。显赫一时的布氏家族就此覆亡。
平型关战斗 [相关解释]
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战役。1937年9月,日军向平型关、雁门关一线进攻,企图南下夺取太原。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下设伏于平型关东北的公路两侧山地。25日晨,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旅团主力进入设伏区,八路军突然发起猛攻,至下午一时许,战斗胜利结束,共歼灭日军一千多人,击毁汽车百余辆,缴获大量武器和军用品。平型关首战告捷,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八路军的威望。
建除体 [相关解释]
1.古诗体名,为南朝宋鲍照所创。其《建除诗》云"建旗出炖煌,西讨属国羌。除去徒与骑,战车罗万箱。满山又填谷,投鞍合营墙。平原亘千里,旗鼓转相望。定舍后未休,候骑敕前装。执戈无暂顿,弯弧不解张。破灭西零国,生虏郅支王。危乱悉平荡,万里置关梁。成军入玉门,士女献壶浆。收功在一时,历世荷余光。开壤袭朱绂,左右佩金章。闭帷草《太玄》,兹事殆愚狂。"此诗共二十四句,单句首字即建除法所用"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十二字,后世因称为"建除体"。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将"建除体"归入"杂体"。宋
开缺 [相关解释]
旧时指官员因故去职或者死亡,职位一时空缺,准备另外选人充任。
开饥荒 [相关解释]
1.方言。指应急,济一时之需。
异相 [相关解释]
1.奇异的相貌。相术家多谓命运非凡者之相。 2.佛教称人或物一时呈现的不同色相。
彼一时,此一时 [相关解释]
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改变~,不要拿老眼光看新事物。
心不两用 [相关解释]
1.谓一个人的心思一时只能专注于一事。
总线 [相关解释]
连接计算机系统中各有关部件的各种公共信号线。是计算机中用来传送信息代码的公共通道。按用途分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等。有一个或多个门组成的发送端和接收端。在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发送门被打开,但可同时打开多个接收门。
想入非非 [相关解释]
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一时心猿意马,想入非非。
感情用事 [相关解释]
不冷静考虑,凭个人好恶或一时的感情冲动处理事情。
手脚 [相关解释]
①举止动作手脚轻捷|手脚笨重。②暗中所做的不正当的行为这件案子已有人做了手脚,一时很难查清。
打哑谜 [相关解释]
1.谓说话隐晦,使人一时不易明白。
批零差价 [相关解释]
同一商品在同一时间同一市场上零售价格与批发价格的差额。是为补偿零售企业的流通费用、支付税金,并使零售商获得一定利润所需要的。保持合理的批零差价,可以加速商品流转,维护批零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折价发行 [相关解释]
以低于债券票面金额的价格发行的方式。公司债或公债发行时,由于市场利率一时高于债券票面的规定利率而给予购买债券人以一定的补偿而折价发行;在市场资金紧缺的情况下,为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也常采用折价发行以给予一定的额外利益。
折角巾 [相关解释]
1.即林宗巾。东汉郭太,字林宗。名重一时。一日道遇雨,头巾沾湿,一角折叠。时人效之,故意折巾一角,称"林宗巾"。见《后汉书.郭太传》。宋张耒《赠赵景平》诗之一"定知鲁国衣冠异,尽戴林宗折角巾。"后用以泛指文士之冠。
招架 [相关解释]
①抵挡招架不住|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来势十分凶猛,一时难以招架。②应付;对付大家七嘴八舌,弄得小陈招架不迭。③应承;承认他若欺心不招架时,左右做我不着。
政理 [相关解释]
①政治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②政治清明,上了轨道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整党整风 [相关解释]
中国共产党在某一时期,采取思想和组织整顿的方式,消除党内出现的错误倾向的行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党内会不同程度地出现思想不纯、组织不纯和作风不纯的现象。通过整党整风,就能端正思想,清除腐败分子,使党的肌体保持健康。1942年的延安整风,清算了王明的机会主义路线。1983年的整党,统一了思想,整顿了作风,加强了纪律。
无一时 [相关解释]
1.不多一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