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一带的内容。
带有一带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带
[相关解释]
1.一条带子。常用以形容东西或景物象一条带子。 2.泛指某一地区或其附近。 3.表数量。用于象带子样的物件。 4.表数量。用于景物或景色。 5.表数量。用于成排的门或建筑物等。
1.一条带子。常用以形容东西或景物象一条带子。 2.泛指某一地区或其附近。 3.表数量。用于象带子样的物件。 4.表数量。用于景物或景色。 5.表数量。用于成排的门或建筑物等。
一路
[相关解释]
1.一条道路。 2.引申为一种途径。 3.沿途。 4.引申为谓事物在整个的进程中。 5.一类;同一类。 6.犹言一带或一个方面。 7.一边;一面。 8.一起。
1.一条道路。 2.引申为一种途径。 3.沿途。 4.引申为谓事物在整个的进程中。 5.一类;同一类。 6.犹言一带或一个方面。 7.一边;一面。 8.一起。
一钩金
[相关解释]
1.谓一带钩之金。比喻轻少。
1.谓一带钩之金。比喻轻少。
七十二疑冢
[相关解释]
1.传说曹操怕死后被人发掘坟墓,在漳河一带造了七十二个疑冢。
1.传说曹操怕死后被人发掘坟墓,在漳河一带造了七十二个疑冢。
三吴
[相关解释]
1.地名。晋指吴兴﹑吴郡﹑会稽。 2.地名。唐指吴兴﹑吴郡﹑丹阳。 3.地名。宋指苏州﹑常州﹑湖州。 4.泛指长江下游一带。
1.地名。晋指吴兴﹑吴郡﹑会稽。 2.地名。唐指吴兴﹑吴郡﹑丹阳。 3.地名。宋指苏州﹑常州﹑湖州。 4.泛指长江下游一带。
三楚
[相关解释]
1.战国楚地疆域广阔,秦汉时分为西楚﹑东楚﹑南楚,合称三楚。《史记.货殖列传》以淮北﹑沛﹑陈﹑汝南﹑南郡为西楚;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为东楚;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为南楚。《汉书.高帝纪上》"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颜师古注引孟康《音义》,以江陵(即南郡)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二说不同◇人诗文中多以泛指长江中游以南,今湖南湖北一带地区。 2.五代时,马殷据长沙,周行逢据武陵,高季兴据江陵,都在古楚地,亦称三楚。见宋周羽翀《三楚新录》。
1.战国楚地疆域广阔,秦汉时分为西楚﹑东楚﹑南楚,合称三楚。《史记.货殖列传》以淮北﹑沛﹑陈﹑汝南﹑南郡为西楚;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为东楚;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为南楚。《汉书.高帝纪上》"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颜师古注引孟康《音义》,以江陵(即南郡)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二说不同◇人诗文中多以泛指长江中游以南,今湖南湖北一带地区。 2.五代时,马殷据长沙,周行逢据武陵,高季兴据江陵,都在古楚地,亦称三楚。见宋周羽翀《三楚新录》。
三邦
[相关解释]
1.三国。指三苗。 2.指云梦附近地域,为今长江中游一带。
1.三国。指三苗。 2.指云梦附近地域,为今长江中游一带。
上江
[相关解释]
1.多指长江的上流地区。 2.又因长江从安徽流入江苏﹐故旧称安徽为上江﹐江苏为下江。今浙江省的金华﹑衢州一带﹐居浙江上游﹐旧时也称上江。 3.水名。《史记.夏本纪》"三江既入,震泽致定"唐张守节正义"三江者,在苏州东南三十里,名三江口……江东南上七十里至白蚬湖,名曰上江,亦曰东江。" 4.水名。广东省称鬰水(西江)为上江,泷水为下江。参见"西江"。
1.多指长江的上流地区。 2.又因长江从安徽流入江苏﹐故旧称安徽为上江﹐江苏为下江。今浙江省的金华﹑衢州一带﹐居浙江上游﹐旧时也称上江。 3.水名。《史记.夏本纪》"三江既入,震泽致定"唐张守节正义"三江者,在苏州东南三十里,名三江口……江东南上七十里至白蚬湖,名曰上江,亦曰东江。" 4.水名。广东省称鬰水(西江)为上江,泷水为下江。参见"西江"。
下脚
[相关解释]
1.亦作"下脚"。 2.旧时指赏给妓院中仆人的钱。 3.原材料加工后,切割﹑剔除下来的余料。亦称"下脚料"。 4.底子,底细。 5.下边。 6.方言。苏沪一带称屠宰后的猪的内脏﹑脚爪叫下脚。
1.亦作"下脚"。 2.旧时指赏给妓院中仆人的钱。 3.原材料加工后,切割﹑剔除下来的余料。亦称"下脚料"。 4.底子,底细。 5.下边。 6.方言。苏沪一带称屠宰后的猪的内脏﹑脚爪叫下脚。
下里巴人
[相关解释]
1.古代民间通俗歌曲。下里,乡里;巴,古国名,地在今川东﹑鄂西一带。 2.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
1.古代民间通俗歌曲。下里,乡里;巴,古国名,地在今川东﹑鄂西一带。 2.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
东中
[相关解释]
1.晋室南渡后对浙江会稽一带的泛称。亦专指会稽。
1.晋室南渡后对浙江会稽一带的泛称。亦专指会稽。
东印度公司
[相关解释]
英国在东方进行垄断贸易和殖民扩张的组织。1600年成立,获好望角以东各国的贸易垄断权。最初在马来群岛一带进行香料贸易,后主要在印度活动,建立商馆、堡垒,拥有军队和舰队,有权宣战和媾和,成为一个政权机构。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逐步征服全印度,实行殖民统治,并入侵缅甸、阿富汗和马来亚等地;向中国走私鸦片,掠得大量财富。19世纪前期对印和对华贸易垄断权相继被取消。1858年在印度民族大起义打击下被撤销。
英国在东方进行垄断贸易和殖民扩张的组织。1600年成立,获好望角以东各国的贸易垄断权。最初在马来群岛一带进行香料贸易,后主要在印度活动,建立商馆、堡垒,拥有军队和舰队,有权宣战和媾和,成为一个政权机构。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逐步征服全印度,实行殖民统治,并入侵缅甸、阿富汗和马来亚等地;向中国走私鸦片,掠得大量财富。19世纪前期对印和对华贸易垄断权相继被取消。1858年在印度民族大起义打击下被撤销。
东原
[相关解释]
1.古地区名。相当今山东运河以西,汶水下游一带。
1.古地区名。相当今山东运河以西,汶水下游一带。
东土
[相关解释]
1.古代指陕以东某一地区或封国。 2.东晋﹑南朝时也特指苏南﹑浙江一带。 3.古代称中国。对西方而言。
1.古代指陕以东某一地区或封国。 2.东晋﹑南朝时也特指苏南﹑浙江一带。 3.古代称中国。对西方而言。
东家行
[相关解释]
1.旧时广东一带某些企业中资方的组织。
1.旧时广东一带某些企业中资方的组织。
东羌
[相关解释]
1.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东汉时西羌族内徙的一支。当时分布在安定﹑上郡﹑北地等三郡一带。参阅《后汉书·西羌传》及《段飃传》。
1.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东汉时西羌族内徙的一支。当时分布在安定﹑上郡﹑北地等三郡一带。参阅《后汉书·西羌传》及《段飃传》。
东胜煤田
[相关解释]
世界少有的特大煤田。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东胜一带,与陕西北部的神府煤田相连。地质构造简单,煤层厚,距地面近,大部可露天开采。优良动力煤。已着手开采。
世界少有的特大煤田。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东胜一带,与陕西北部的神府煤田相连。地质构造简单,煤层厚,距地面近,大部可露天开采。优良动力煤。已着手开采。
东越
[相关解释]
1.古族名。古代越人的一支。相传为越王勾践的后裔。秦汉时分布在今浙江省东南部﹑福建省北部一带『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东越王馀善反汉,旋被其部属所杀。部分族人被迫迁入江淮地区。参阅《史记·东越列传》。 2.指闽东或浙东地区。
1.古族名。古代越人的一支。相传为越王勾践的后裔。秦汉时分布在今浙江省东南部﹑福建省北部一带『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东越王馀善反汉,旋被其部属所杀。部分族人被迫迁入江淮地区。参阅《史记·东越列传》。 2.指闽东或浙东地区。
丝庄
[相关解释]
1.旧时经营华商与洋商间生丝贸易的中间商。盛行于广州一带。
1.旧时经营华商与洋商间生丝贸易的中间商。盛行于广州一带。
两广丘陵
[相关解释]
广东、广西大部分地区低山、丘陵的总称。分布于南岭以南。拔多在200~400米之间,少数山峰超过1000米。广东境内多花岗岩丘陵。广西境内多石灰岩地形,桂林、阳朔一带的奇峰异洞尤为著名。岸曲折,多岛屿。富矿藏。
广东、广西大部分地区低山、丘陵的总称。分布于南岭以南。拔多在200~400米之间,少数山峰超过1000米。广东境内多花岗岩丘陵。广西境内多石灰岩地形,桂林、阳朔一带的奇峰异洞尤为著名。岸曲折,多岛屿。富矿藏。
中原
[相关解释]
①平原;原野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②地区名。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或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指整个黄河流域。
①平原;原野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②地区名。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或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指整个黄河流域。
中国
[相关解释]
①古时含义不一。或指京师,或指华夏族、汉族地区(以其在四夷之中)。华夏族、汉族多在黄河南、北建都,因称其地为中国”,与中土”、中原”、中州”、中华”含义相同。初时本指今河南省及其附近地区,后来华夏族、汉族活动范围扩大,黄河中下游一带,也被称为中国”。19世纪以来,中国”始专指我国全部领土。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①古时含义不一。或指京师,或指华夏族、汉族地区(以其在四夷之中)。华夏族、汉族多在黄河南、北建都,因称其地为中国”,与中土”、中原”、中州”、中华”含义相同。初时本指今河南省及其附近地区,后来华夏族、汉族活动范围扩大,黄河中下游一带,也被称为中国”。19世纪以来,中国”始专指我国全部领土。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中山
[相关解释]
1.中等的山。 2.山中。 3.古国名,春秋末年鲜虞人所建,在今河北省定县﹑唐县一带,后为赵所灭。参阅清全祖望《经史问答》卷八。 4.《周礼.天官.酒正》"三曰清酒"汉郑玄注"清酒,今中山冬酿接夏而成。"晋张华《博物志》卷五"刘元石于中山酒家酤酒,酒家与千日酒饮之,忘言其节度。归至家大醉,不醒数日,而家人不知,以为死也,具棺殓葬之。酒家计千日满,乃忆元石前来酤酒,醉当醒矣。往视之,云'元石亡来三年,已葬。'于是开棺,醉始醒。"后因以"中山"作为美酒的代称。 5.中山狼的省称。 6.指明初著名将领徐
1.中等的山。 2.山中。 3.古国名,春秋末年鲜虞人所建,在今河北省定县﹑唐县一带,后为赵所灭。参阅清全祖望《经史问答》卷八。 4.《周礼.天官.酒正》"三曰清酒"汉郑玄注"清酒,今中山冬酿接夏而成。"晋张华《博物志》卷五"刘元石于中山酒家酤酒,酒家与千日酒饮之,忘言其节度。归至家大醉,不醒数日,而家人不知,以为死也,具棺殓葬之。酒家计千日满,乃忆元石前来酤酒,醉当醒矣。往视之,云'元石亡来三年,已葬。'于是开棺,醉始醒。"后因以"中山"作为美酒的代称。 5.中山狼的省称。 6.指明初著名将领徐
中州
[相关解释]
1.古豫州(今河南省一带)地处九州之中,称为中州。 2.指中原地区。 3.归属中土的州郡。 4.中等州郡。
1.古豫州(今河南省一带)地处九州之中,称为中州。 2.指中原地区。 3.归属中土的州郡。 4.中等州郡。
中流
[相关解释]
1.犹中道,正道。 2.江河中央;水中。 3.南北朝及南宋时,常用以指长江中游,今九江上下一带地方。 4.泛指河流的中游。 5.一般;普通。 6.指普通的人。
1.犹中道,正道。 2.江河中央;水中。 3.南北朝及南宋时,常用以指长江中游,今九江上下一带地方。 4.泛指河流的中游。 5.一般;普通。 6.指普通的人。
丹顶鹤
[相关解释]
鸟纲,鹤科。世界珍禽。体羽大多白色,头顶皮肤裸露,呈朱红色,故名。喙、颈、腿均长。飞羽黑色,长而弯曲,覆于短尾上。鸣声高亢宏亮,常涉足沼泽和芦苇滩。春季在中国黑龙江省一带繁殖。寿命长达50-60年,故又称仙鹤”。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鸟纲,鹤科。世界珍禽。体羽大多白色,头顶皮肤裸露,呈朱红色,故名。喙、颈、腿均长。飞羽黑色,长而弯曲,覆于短尾上。鸣声高亢宏亮,常涉足沼泽和芦苇滩。春季在中国黑龙江省一带繁殖。寿命长达50-60年,故又称仙鹤”。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义渠
[相关解释]
1.古代民族名。西戎之一。也作"仪渠"。分布于岐山﹑泾水﹑漆水以北今甘肃庆阳及泾川一带。春秋时势力强大,自称为王,有城郭。地近秦国,与秦时战时和。周赧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70年)为秦所并,以其地置北地郡。见《逸周书.王会》﹑《史记.秦本纪》。
1.古代民族名。西戎之一。也作"仪渠"。分布于岐山﹑泾水﹑漆水以北今甘肃庆阳及泾川一带。春秋时势力强大,自称为王,有城郭。地近秦国,与秦时战时和。周赧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70年)为秦所并,以其地置北地郡。见《逸周书.王会》﹑《史记.秦本纪》。
乌蒙
[相关解释]
1.古少数民族。居住在今云南省昭通县一带。 2.山名。在云南省禄劝县东北。云岭的分支,其脉东北延,入贵州省为七里山,总称为乌蒙山脉。
1.古少数民族。居住在今云南省昭通县一带。 2.山名。在云南省禄劝县东北。云岭的分支,其脉东北延,入贵州省为七里山,总称为乌蒙山脉。
乍得湖
[相关解释]
非洲第四大湖。面积随季节变化,雨季可达 2.7万平方千米,旱季则缩至一半以下〓水味淡或微咸。产河豚、虎形鱼等。沿湖一带土地肥沃,是重要灌溉农业区。
非洲第四大湖。面积随季节变化,雨季可达 2.7万平方千米,旱季则缩至一半以下〓水味淡或微咸。产河豚、虎形鱼等。沿湖一带土地肥沃,是重要灌溉农业区。
乡谈
[相关解释]
曲艺术语。江浙一带的曲种,如苏州评弹中,称方言为乡谈”。一般在模拟书目中的人物语言时使用。宋元时已有用学说方言招揽观众的学乡谈”。北方一带的曲种称乡谈为倒口”。
曲艺术语。江浙一带的曲种,如苏州评弹中,称方言为乡谈”。一般在模拟书目中的人物语言时使用。宋元时已有用学说方言招揽观众的学乡谈”。北方一带的曲种称乡谈为倒口”。
了如指掌
[相关解释]
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他对这一带的地形~。
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他对这一带的地形~。
二人转
[相关解释]
①流行于黑龙江、吉林、辽宁一带的曲艺,用板胡、唢呐等乐器伴奏,一般由二人舞蹈说唱。②由曲艺二人转发展而成的地方戏曲剧种。
①流行于黑龙江、吉林、辽宁一带的曲艺,用板胡、唢呐等乐器伴奏,一般由二人舞蹈说唱。②由曲艺二人转发展而成的地方戏曲剧种。
于阗
[相关解释]
1.亦作"于竗"。 2.古西域国名,在今新疆和田一带。
1.亦作"于竗"。 2.古西域国名,在今新疆和田一带。
五凉
[相关解释]
1.指晋和南朝宋时北方十六国中的前凉﹑后凉﹑西凉﹑北凉﹑南凉。其地均在甘肃境内,后借指甘肃一带。
1.指晋和南朝宋时北方十六国中的前凉﹑后凉﹑西凉﹑北凉﹑南凉。其地均在甘肃境内,后借指甘肃一带。
五国城
[相关解释]
1.古地名。亦称五国头城。宋徽宗被金兵所俘,囚死于此。所在地说法不一一说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一带,见清曹廷杰《东三省舆地图说.五国城考》﹑清魏源《圣武记》;一说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东北,见清《嘉庆一统志》卷六八;一说在今吉林省扶余县境,见清昭槤《啸亭杂录.五国城》。
1.古地名。亦称五国头城。宋徽宗被金兵所俘,囚死于此。所在地说法不一一说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一带,见清曹廷杰《东三省舆地图说.五国城考》﹑清魏源《圣武记》;一说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东北,见清《嘉庆一统志》卷六八;一说在今吉林省扶余县境,见清昭槤《啸亭杂录.五国城》。
五圣
[相关解释]
1.五个圣人。指神农﹑尧﹑舜﹑禹﹑汤。 2.五个圣人。指唐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 3.旧时江南一带所奉之邪神。
1.五个圣人。指神农﹑尧﹑舜﹑禹﹑汤。 2.五个圣人。指唐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 3.旧时江南一带所奉之邪神。
亟墨
[相关解释]
1.古西域国名。在今新疆温宿阿克苏一带。
1.古西域国名。在今新疆温宿阿克苏一带。
京牧
[相关解释]
1.即司隶校尉『武帝时始置,负责京师一带的治安,相当于州刺史。魏晋以后司隶校尉所辖区域改州,称"司州"。
1.即司隶校尉『武帝时始置,负责京师一带的治安,相当于州刺史。魏晋以后司隶校尉所辖区域改州,称"司州"。
人方
[相关解释]
1.古族名。即夷方。人,通"夷"。殷代分布在今山东一带。帝乙﹑帝辛时曾多次抗殷,后为殷所并。参阅《殷虚书契前编》。
1.古族名。即夷方。人,通"夷"。殷代分布在今山东一带。帝乙﹑帝辛时曾多次抗殷,后为殷所并。参阅《殷虚书契前编》。
佉卢文字
[相关解释]
1.古代印度的一种文字♂书左行。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四﹑五世纪盛行于印度半岛西北部,后因受梵书排挤逐渐绝迹。我国古代在新疆的于阗鄯善一带也曾使用。佛教传说为佉卢虱咤所创。
1.古代印度的一种文字♂书左行。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四﹑五世纪盛行于印度半岛西北部,后因受梵书排挤逐渐绝迹。我国古代在新疆的于阗鄯善一带也曾使用。佛教传说为佉卢虱咤所创。
佛法僧
[相关解释]
1.佛家语。佛经称佛﹑法﹑僧为三宝。参见"三宝"。 2.鸟纲,佛法僧科,佛法僧属各种的通称。旧亦称同科的三宝鸟为佛法僧。我国有蓝胸佛法僧和棕胸佛法僧,分布在新疆西部和四川﹑云南一带。
1.佛家语。佛经称佛﹑法﹑僧为三宝。参见"三宝"。 2.鸟纲,佛法僧科,佛法僧属各种的通称。旧亦称同科的三宝鸟为佛法僧。我国有蓝胸佛法僧和棕胸佛法僧,分布在新疆西部和四川﹑云南一带。
佛泥
[相关解释]
1.古国名。在今加里曼丹岛北部文莱一带。宋太平兴国二年始朝贡于宋。也写作"渤泥"。
1.古国名。在今加里曼丹岛北部文莱一带。宋太平兴国二年始朝贡于宋。也写作"渤泥"。
侬音
[相关解释]
1.指吴越一带的语音。
1.指吴越一带的语音。
信天游
[相关解释]
民歌的一种。属山歌性质。流行于陕北一带。曲调纯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一般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歌词常为两句一段,短的仅一段,长得可达数十段,用同一曲调反覆演唱。多反映劳动、爱情生活。
民歌的一种。属山歌性质。流行于陕北一带。曲调纯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一般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歌词常为两句一段,短的仅一段,长得可达数十段,用同一曲调反覆演唱。多反映劳动、爱情生活。
信石
[相关解释]
1.砒石的别称。制剧毒药砒毒霜的原料,以产于信州(即今江西上饶县一带)而得名。亦借称砒霜。
1.砒石的别称。制剧毒药砒毒霜的原料,以产于信州(即今江西上饶县一带)而得名。亦借称砒霜。
倒槽
[相关解释]
中低纬度地区,开口向南或西南的低压槽。倒槽区有辐合上升气流,与锋面或高空槽相遇,往往产生云雨天气。中国西南地区和湖南、江西一带常有倒槽形成,并伸向华东地区,有时槽内还生成低气压,带来阴雨天气。有台风活动时,也常有倒槽发生。
中低纬度地区,开口向南或西南的低压槽。倒槽区有辐合上升气流,与锋面或高空槽相遇,往往产生云雨天气。中国西南地区和湖南、江西一带常有倒槽形成,并伸向华东地区,有时槽内还生成低气压,带来阴雨天气。有台风活动时,也常有倒槽发生。
偏练雨
[相关解释]
1.川陕一带称夏月暴雨为偏练雨。偏,指降雨范围小,数里之内,晴雨各异。见章炳麟《新方言.释天》。参见"练雨"。
1.川陕一带称夏月暴雨为偏练雨。偏,指降雨范围小,数里之内,晴雨各异。见章炳麟《新方言.释天》。参见"练雨"。
偷工减料
[相关解释]
不按工程质量要求,减省工序,暗减用料据查,这下游一带的工程有偷工减料的情况。
不按工程质量要求,减省工序,暗减用料据查,这下游一带的工程有偷工减料的情况。
傒狗
[相关解释]
1.南北朝时期,对江西九江﹑豫章一带人的辱骂之词。
1.南北朝时期,对江西九江﹑豫章一带人的辱骂之词。
傒语
[相关解释]
1.南朝人讥称江西九江﹑豫章一带人的语音。
1.南朝人讥称江西九江﹑豫章一带人的语音。
傒音
[相关解释]
1.南北朝时指江西九江﹑豫章一带地区的口音。
1.南北朝时指江西九江﹑豫章一带地区的口音。
入宅
[相关解释]
1.谓搬入新居。今江南一带称"进屋"。
1.谓搬入新居。今江南一带称"进屋"。
农军
[相关解释]
1.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赣一带的农民自卫军。
1.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赣一带的农民自卫军。
准噶尔
[相关解释]
1.清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因部族首领以绰罗斯为姓,故又名绰罗斯部。原游牧于天山北路塔尔巴哈台东和博克河﹑萨里山一带,后以伊犁为中心,兼并其他三部,势力扩大到天山南路。乾隆二十年(1755年)为清军击溃。
1.清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因部族首领以绰罗斯为姓,故又名绰罗斯部。原游牧于天山北路塔尔巴哈台东和博克河﹑萨里山一带,后以伊犁为中心,兼并其他三部,势力扩大到天山南路。乾隆二十年(1755年)为清军击溃。
准静止锋
[相关解释]
又称静止锋”。处于冷暖气团之间,移动很慢或短时间内静止的分界面。常形成大片连续性的云雨区域。在某一地带静止少动,短则几天,长则十天、十几天,易造成这一地带的洪涝灾害。每年春夏之交,中国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常有静止锋出现。
又称静止锋”。处于冷暖气团之间,移动很慢或短时间内静止的分界面。常形成大片连续性的云雨区域。在某一地带静止少动,短则几天,长则十天、十几天,易造成这一地带的洪涝灾害。每年春夏之交,中国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常有静止锋出现。
凉州
[相关解释]
1.乐府《近代曲》名,属宫调曲。原是凉州一带的地方歌曲,唐开元中由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2.唐代软舞曲名。
1.乐府《近代曲》名,属宫调曲。原是凉州一带的地方歌曲,唐开元中由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2.唐代软舞曲名。
出梅
[相关解释]
梅雨结束的日期。中国江淮一带梅雨通常在7月8-12日结束。有些年份出梅期会延迟,如1954年到8月2日才出梅,梅雨期持续达63天。梅雨结束后,绝大部分地区进入了盛夏高温季节。
梅雨结束的日期。中国江淮一带梅雨通常在7月8-12日结束。有些年份出梅期会延迟,如1954年到8月2日才出梅,梅雨期持续达63天。梅雨结束后,绝大部分地区进入了盛夏高温季节。
函渭
[相关解释]
1.函谷关与渭水的并称。古代指长安一带。
1.函谷关与渭水的并称。古代指长安一带。
函秦
[相关解释]
1.泛指长安一带。
1.泛指长安一带。
函陕
[相关解释]
1.泛指今陕西一带。
1.泛指今陕西一带。
刘伶
[相关解释]
西晋沛国(今安徽淮北一带)人,字伯伦。竹林七贤”之一。曾任建威参军。爱好老庄哲学,作品以《酒德颂》最有名。
西晋沛国(今安徽淮北一带)人,字伯伦。竹林七贤”之一。曾任建威参军。爱好老庄哲学,作品以《酒德颂》最有名。
利川小曲
[相关解释]
1.曲艺曲种。曾流行于湖北利川的茶兴﹑南坪一带。现知曲牌有《龙抬头》﹑《龙摆尾》﹑《银纽丝》等近三十个,联曲体。有坐唱和走唱两种形式。传统曲目有《十二月》﹑《骂保长》等。此曲种于解放前即已湮没,解放后被重新发掘。
1.曲艺曲种。曾流行于湖北利川的茶兴﹑南坪一带。现知曲牌有《龙抬头》﹑《龙摆尾》﹑《银纽丝》等近三十个,联曲体。有坐唱和走唱两种形式。传统曲目有《十二月》﹑《骂保长》等。此曲种于解放前即已湮没,解放后被重新发掘。
刷儿
[相关解释]
1.民间曲调名。五十四字﹐平仄通协。明人选辑《玉谷调簧》中收二十馀首。 2.地方戏曲剧种名。也叫咳咳腔﹑嗨嗨调。流行于山西北部和内蒙古一带。
1.民间曲调名。五十四字﹐平仄通协。明人选辑《玉谷调簧》中收二十馀首。 2.地方戏曲剧种名。也叫咳咳腔﹑嗨嗨调。流行于山西北部和内蒙古一带。
刺桐
[相关解释]
1.树名。亦称海桐﹑山芙蓉。落叶乔木。花﹑叶可供观赏,枝干间有圆锥形棘刺,故名。原产印度﹑马来亚等地,我国广东一带亦多栽培。旧时多入诗。亦以指刺桐之花。 2.今福建省泉州市的别称。唐时环城皆种植刺桐,故称。亦名桐城。宋元时代伊斯兰旅行家东来,常以刺桐一名记入其行纪。《马可波罗行纪》中亦以刺桐称泉州。
1.树名。亦称海桐﹑山芙蓉。落叶乔木。花﹑叶可供观赏,枝干间有圆锥形棘刺,故名。原产印度﹑马来亚等地,我国广东一带亦多栽培。旧时多入诗。亦以指刺桐之花。 2.今福建省泉州市的别称。唐时环城皆种植刺桐,故称。亦名桐城。宋元时代伊斯兰旅行家东来,常以刺桐一名记入其行纪。《马可波罗行纪》中亦以刺桐称泉州。
剡中
[相关解释]
1.指剡县一带。
1.指剡县一带。
功夫茶
[相关解释]
福建广东一带的一种饮茶风尚,茶具小巧精致,沏茶、饮茶有一定的程序、礼仪。
福建广东一带的一种饮茶风尚,茶具小巧精致,沏茶、饮茶有一定的程序、礼仪。
勿吉
[相关解释]
1.我国南北朝时少数民族名。居今吉林长白山﹑松花江一带﹐为满族的祖先。
1.我国南北朝时少数民族名。居今吉林长白山﹑松花江一带﹐为满族的祖先。
北燕
[相关解释]
1.国名。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北省蓟县一带。 2.国名。指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韩广重建之燕国。 3.太平天国谓清朝的京城。
1.国名。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北省蓟县一带。 2.国名。指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韩广重建之燕国。 3.太平天国谓清朝的京城。
南中
[相关解释]
1.指川南和云贵一带。 2.指岭南地区。 3.泛指南方,南部地区。
1.指川南和云贵一带。 2.指岭南地区。 3.泛指南方,南部地区。
南国
[相关解释]
1.古指江汉一带的诸侯国。 2.泛指我国南方。 3.指南方国家。 4.南国社的省称。
1.古指江汉一带的诸侯国。 2.泛指我国南方。 3.指南方国家。 4.南国社的省称。
南平
[相关解释]
1.里名。 2.五代时十国之一。也叫荆南。唐朝末年,高季兴为荆南留守,后唐封为南平王。占有今湖北荆州一带地方。至高继冲,归降宋朝。公元907-963年。《新五代史》有《南平世家》。
1.里名。 2.五代时十国之一。也叫荆南。唐朝末年,高季兴为荆南留守,后唐封为南平王。占有今湖北荆州一带地方。至高继冲,归降宋朝。公元907-963年。《新五代史》有《南平世家》。
南式
[相关解释]
1.北京一带称某些手工业品﹑食品等的南方式样或做法。
1.北京一带称某些手工业品﹑食品等的南方式样或做法。
南湾子船
[相关解释]
1.江浙一带运货载客的巨型木船。最大的有七个舱,专使篙橹,不用风帆。
1.江浙一带运货载客的巨型木船。最大的有七个舱,专使篙橹,不用风帆。
南越
[相关解释]
1.亦作"南粤"。 2.古地名,今广东广西一带。 3.国名。秦末赵佗建立,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灭亡。 4.指越南。
1.亦作"南粤"。 2.古地名,今广东广西一带。 3.国名。秦末赵佗建立,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灭亡。 4.指越南。
厓海
[相关解释]
1.指厓山一带的海域。
1.指厓山一带的海域。
口碱
[相关解释]
〈方〉出产在西北地区的碱,过去多以张家口、古北口一带为集散地。
〈方〉出产在西北地区的碱,过去多以张家口、古北口一带为集散地。
口蘑
[相关解释]
蕈的一种,多生在牧场的草地上,有白色肥厚的菌盖。供食用,味鲜美。张家口一带出产的最著名。
蕈的一种,多生在牧场的草地上,有白色肥厚的菌盖。供食用,味鲜美。张家口一带出产的最著名。
同年
[相关解释]
1.年龄相同。 2.同一年。 3."同年而语"的略语。 4.古代科举考试同科中式者之互称。唐代同榜进士称"同年",明清乡试﹑会试同榜登科者皆称"同年"。清代科考先后中式者,其中式之年甲子相同,亦称"同年"。 5.古安南苗民互称。参见"同年嫂"。 6.浙江江山一带称船家为"同年"。因船家多桐严(桐庐﹑严州)人,桐严与同年,音近而讹。参见"同年妹"﹑"同年嫂"。
1.年龄相同。 2.同一年。 3."同年而语"的略语。 4.古代科举考试同科中式者之互称。唐代同榜进士称"同年",明清乡试﹑会试同榜登科者皆称"同年"。清代科考先后中式者,其中式之年甲子相同,亦称"同年"。 5.古安南苗民互称。参见"同年嫂"。 6.浙江江山一带称船家为"同年"。因船家多桐严(桐庐﹑严州)人,桐严与同年,音近而讹。参见"同年妹"﹑"同年嫂"。
同年妹
[相关解释]
1.浙江江山一带称船家少女。
1.浙江江山一带称船家少女。
同年嫂
[相关解释]
1.古安南苗民互称对方之妻。 2.浙江江山一带称船妇。参见"同年妹"。
1.古安南苗民互称对方之妻。 2.浙江江山一带称船妇。参见"同年妹"。
吐火罗
[相关解释]
1.中亚古国名。亦用为地名。我国古代也译作兜佉勒﹑兜呿罗﹑兜沙罗﹑吐呼罗﹑土豁罗﹑睹货罗等。在葱岭西,今阿姆河南一带。公元八世纪为阿拉伯所灭。
1.中亚古国名。亦用为地名。我国古代也译作兜佉勒﹑兜呿罗﹑兜沙罗﹑吐呼罗﹑土豁罗﹑睹货罗等。在葱岭西,今阿姆河南一带。公元八世纪为阿拉伯所灭。
吐火罗语
[相关解释]
1.二十世纪初在我国新疆发现的用中亚婆罗米斜体字母书写的印欧语系的语言。属印欧语系西部语群。有两种方言。初发现时定名为吐火罗语,后来逐渐有人提出异议,遂将吐鲁番﹑焉耆一带残卷所代表的方言定名为焉耆语,而将库车一带残卷所代表的方言定名为龟兹语。但也有学者主张仍保留吐火罗语这个名称,将前者称为吐火罗语a或东吐火罗语,将后者称为吐火罗语b或西吐火罗语。1975年又发现了长达88页的焉耆语残卷《弥勒会见记》剧本,虽仍不全,但是迄今国内发现的最长的一部该语言的文献。
1.二十世纪初在我国新疆发现的用中亚婆罗米斜体字母书写的印欧语系的语言。属印欧语系西部语群。有两种方言。初发现时定名为吐火罗语,后来逐渐有人提出异议,遂将吐鲁番﹑焉耆一带残卷所代表的方言定名为焉耆语,而将库车一带残卷所代表的方言定名为龟兹语。但也有学者主张仍保留吐火罗语这个名称,将前者称为吐火罗语a或东吐火罗语,将后者称为吐火罗语b或西吐火罗语。1975年又发现了长达88页的焉耆语残卷《弥勒会见记》剧本,虽仍不全,但是迄今国内发现的最长的一部该语言的文献。
吕梁英雄传
[相关解释]
长篇小说。马烽、西戎作。1945年发表。1942年春,晋绥边区吕梁山一带常受日军骚扰。武工队员武得民组织康家寨农民成立民兵队。他们抓特务,灭汉奸,大摆地雷阵,瓦解维持会”,深入虎穴捉日寇,并积极配合八路军作战,粉碎了敌人多次扫荡。
长篇小说。马烽、西戎作。1945年发表。1942年春,晋绥边区吕梁山一带常受日军骚扰。武工队员武得民组织康家寨农民成立民兵队。他们抓特务,灭汉奸,大摆地雷阵,瓦解维持会”,深入虎穴捉日寇,并积极配合八路军作战,粉碎了敌人多次扫荡。
吴中
[相关解释]
1.今江苏吴县一带。亦泛指吴地。
1.今江苏吴县一带。亦泛指吴地。
吴头楚尾
[相关解释]
1.指古豫章(今江西省)一带。其地位于春秋吴的上游,楚的下游,故称。
1.指古豫章(今江西省)一带。其地位于春秋吴的上游,楚的下游,故称。
吴根越角
[相关解释]
1.原指吴越故地之边陲,后多泛指江浙一带。
1.原指吴越故地之边陲,后多泛指江浙一带。
吴楚
[相关解释]
1.春秋吴国与楚国。 2.泛指春秋吴楚之故地。即今长江中﹑下游一带。 3.指吴地和楚地。比喻不同区域。 4.指汉高祖分封的吴楚诸侯国。
1.春秋吴国与楚国。 2.泛指春秋吴楚之故地。即今长江中﹑下游一带。 3.指吴地和楚地。比喻不同区域。 4.指汉高祖分封的吴楚诸侯国。
吴越
[相关解释]
1.春秋吴国与越国的并称。 2.吴越两国时相攻伐,积怨殊深,因以比喻仇敌。 3.指春秋吴越故地(今江浙一带)。 4.五代十国之一。始祖钱閔,据有今江苏省西南部﹑浙江省全部和福建省东北部,后降于北宋。
1.春秋吴国与越国的并称。 2.吴越两国时相攻伐,积怨殊深,因以比喻仇敌。 3.指春秋吴越故地(今江浙一带)。 4.五代十国之一。始祖钱閔,据有今江苏省西南部﹑浙江省全部和福建省东北部,后降于北宋。
吴门
[相关解释]
1.汉冀县城门名。在今甘肃甘谷县。 2.指春秋吴都阊门(一作昌门)。 3.指苏州或苏州一带。为春秋吴国故地,故称。 4.见"吴门派"。
1.汉冀县城门名。在今甘肃甘谷县。 2.指春秋吴都阊门(一作昌门)。 3.指苏州或苏州一带。为春秋吴国故地,故称。 4.见"吴门派"。
吴阊
[相关解释]
1.苏州故城阊门。 2.借指吴地,今苏州一带。
1.苏州故城阊门。 2.借指吴地,今苏州一带。
告天子
[相关解释]
1.鸟名。即云雀。春日常于田野﹑山坡且飞且鸣,直上云霄,又复敛声而下,迅速隐入草丛。鸣声嘹亮且多变化,故又称叫天子。在我国,主要繁殖于东北,迁徙时见于华北一带及长江中下游,冬达福建和广东北部。参阅《三才图会.告天子》。
1.鸟名。即云雀。春日常于田野﹑山坡且飞且鸣,直上云霄,又复敛声而下,迅速隐入草丛。鸣声嘹亮且多变化,故又称叫天子。在我国,主要繁殖于东北,迁徙时见于华北一带及长江中下游,冬达福建和广东北部。参阅《三才图会.告天子》。
咤雪洲
[相关解释]
1.广东海南岛一带地暖不见雪,若见雪则以为奇,故有咤雪洲之称。
1.广东海南岛一带地暖不见雪,若见雪则以为奇,故有咤雪洲之称。
唢呐
[相关解释]
1.波斯语surn?的译音。或译为"苏尔奈"﹑"琐?"﹑"唢拿"﹑"唆呐"﹑"锁呐"。簧管乐器。金元时由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我国。常用者有八孔。
1.波斯语surn?的译音。或译为"苏尔奈"﹑"琐?"﹑"唢拿"﹑"唆呐"﹑"锁呐"。簧管乐器。金元时由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我国。常用者有八孔。
四明南词
[相关解释]
1.曲艺的一种。用宁波方言说唱的弹词。流行于浙江宁波一带。由一人自弹三弦演唱,一人打扬琴伴奏,也有二﹑三人加用琵琶﹑二胡伴奏的。也称四明文书。
1.曲艺的一种。用宁波方言说唱的弹词。流行于浙江宁波一带。由一人自弹三弦演唱,一人打扬琴伴奏,也有二﹑三人加用琵琶﹑二胡伴奏的。也称四明文书。
圆足布
[相关解释]
1.古代钱币的一种。战国时期流通于黄河流域一带。两足呈圆形,故称。区别于尖足﹑方足者。
1.古代钱币的一种。战国时期流通于黄河流域一带。两足呈圆形,故称。区别于尖足﹑方足者。
在理会
[相关解释]
1.清民间秘密组织之一。相传为明末遗民杨来如在山东即墨创立,为白莲教支派。一说其创始人为河北沧县尹灵。自称"融合三教为一体"。在教者戒饮酒﹑吸烟﹑贪嗔﹑妄语﹑忤逆,并密授反清复明宗旨。流行于山东﹑东北一带。清政府曾明令取缔◇为反动势力所利用。
1.清民间秘密组织之一。相传为明末遗民杨来如在山东即墨创立,为白莲教支派。一说其创始人为河北沧县尹灵。自称"融合三教为一体"。在教者戒饮酒﹑吸烟﹑贪嗔﹑妄语﹑忤逆,并密授反清复明宗旨。流行于山东﹑东北一带。清政府曾明令取缔◇为反动势力所利用。
地耳
[相关解释]
1.古谓大地的耳朵。 2.葛仙米的俗称。藻类。可供食用。我国各地都有分布,以四川产者最为著名。 3.一种地衣类植物。可食用。产于我国中部和东南沿海一带,以湖北﹑安徽两省产量最高。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五.地耳》。
1.古谓大地的耳朵。 2.葛仙米的俗称。藻类。可供食用。我国各地都有分布,以四川产者最为著名。 3.一种地衣类植物。可食用。产于我国中部和东南沿海一带,以湖北﹑安徽两省产量最高。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五.地耳》。
坐歌
[相关解释]
1.旧时广东一带的婚俗,成亲前夕男女行醮时亲友唱歌致贺。
1.旧时广东一带的婚俗,成亲前夕男女行醮时亲友唱歌致贺。
坚昆
[相关解释]
1.古部族名。又称鬲昆﹑隔昆﹑结骨﹑纥骨﹑居勿,唐时称黠戛斯,在今叶尼塞河上游『初属匈奴。宣帝时,匈奴郅支单于发兵西破坚昆,因留都其地。 2.唐羁縻都督府名。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以铁勒结骨(即黠戛斯)部设置,隶燕然都护府。故址在今苏联境内叶尼塞河上游一带。 3.复姓。黠戛斯有坚昆氏,居贺兰山下,自云李陵之后。见宋罗泌《路史》。
1.古部族名。又称鬲昆﹑隔昆﹑结骨﹑纥骨﹑居勿,唐时称黠戛斯,在今叶尼塞河上游『初属匈奴。宣帝时,匈奴郅支单于发兵西破坚昆,因留都其地。 2.唐羁縻都督府名。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以铁勒结骨(即黠戛斯)部设置,隶燕然都护府。故址在今苏联境内叶尼塞河上游一带。 3.复姓。黠戛斯有坚昆氏,居贺兰山下,自云李陵之后。见宋罗泌《路史》。
垄种羊
[相关解释]
1.我国古代传说产于拂萮国(指东罗马帝国及其所属西亚﹑地中海沿岸一带)的一种羊。《旧唐书.西戎传.拂萮》"有羊羔生于土中,其国人候其欲萌,乃筑墙以院之,防外兽所食也。然其脐与地连,割之则死,唯人着甲走马及击鼓以骇之,其羔惊鸣而脐絶,便逐水草。"元刘郁《西使记》"垄种羊出西海,以羊脐种土中,溉以水,闻雷而生,脐系地中,及长,惊以木,脐断便行,嚙草,至秋可食,脐内复有种。"后用以为典。
1.我国古代传说产于拂萮国(指东罗马帝国及其所属西亚﹑地中海沿岸一带)的一种羊。《旧唐书.西戎传.拂萮》"有羊羔生于土中,其国人候其欲萌,乃筑墙以院之,防外兽所食也。然其脐与地连,割之则死,唯人着甲走马及击鼓以骇之,其羔惊鸣而脐絶,便逐水草。"元刘郁《西使记》"垄种羊出西海,以羊脐种土中,溉以水,闻雷而生,脐系地中,及长,惊以木,脐断便行,嚙草,至秋可食,脐内复有种。"后用以为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