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42 查到相关一头的内容。
带有一头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元 [相关解释]
1.事物的开始。 2.汉《三统历》法以四千六百一十七年为一元。 3.宋邵雍把世界从开始到消灭的一个周期叫做一元。一元有十二会,一会有三十运,一运有十二世,一世有三十年,故一元共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年。见所著《皇极经世.观物篇一》。 4.一个中心或本原。参见"一元化"﹑"一元论"。 5.指天下。 6.一头。参见"一元大武"。 7.清代称元宝一枚为一元。 8.清末以来的货币单位,银圆一枚为一元,一元等于十角或一百分。元,本作"圆"。
一头 [相关解释]
1.一颗头颅。 2.满头。 3.表数量。多用于牲畜。 4.一端。 5.一面;一方面。 6.一门,一桩。 7.一次,一趟。 8.相当于一个头的高度﹐如他比你高出一头。亦指一定高度。犹言一截﹑一段或一等﹑一着。 9.犹一旦。 10.表示动作突然而迅速。 11.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
一头儿沉 [相关解释]
1.方言。书桌或办公桌的一种构造形式,一头有柜子或抽屉而另一头没有。亦指这种形式的桌子。 2.比喻进行调解时偏袒一方。
一头地 [相关解释]
1.犹言一着,一步。 2.一旦。
一头水 [相关解释]
1.谓没有主见,象水一样,哪头重就向那头倒。
一概 [相关解释]
①一种标准。概,古代量米时刮平斗斛用的木板,引申指标准一概而论|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②相同;一样万方声一概。③一头;一端病诸儒执一概,是非纷然。④副词。统统;全部生客一概不见|除了这尊玉佛,其他一概不要。
一端 [相关解释]
1.指物件的一头。 2.指事情的一点或一个方面。 3.表布帛数量。古代布帛二端相向卷,合为一匹,一端为半匹,其长度相当于二丈。 4.方言。表示一舀的数量。
一麟 [相关解释]
1.一头麒麟。亦以喻一群人中之俊秀者。
三节棍 [相关解释]
1.古武器名。在棍的一头用铁索连接短棍两节,用以击敌,可破刀牌。明茅元仪《武备志.军资乘》称连珠双铁鞭。
三面人 [相关解释]
1.神话中一头三面的人。
下端 [相关解释]
1.指东西的下面一头。
两头 [相关解释]
(~儿)①这一头和那一头;事物相对的两端梭的形状是中间粗,~儿尖ㄧ抓~儿,带中间。②双方;两方面这件事~都满意。③两个地方家里地里~儿照顾不过来。
两头蛇 [相关解释]
1.蛇之一种。无毒,尾圆钝,骤看颇象头,且有与头相同的行动习性,故名。古人传说见之者死『贾谊《新书·春秋》"孙叔敖之为婴儿也﹐出游而还﹐忧而不食。其母问其故﹐泣而对曰'今日吾见两头蛇﹐恐去死无日矣。'其母曰'今蛇安在?'曰'吾闻见两头蛇者死﹐吾恐他人又见﹐吾已埋之也。'其母曰'无忧﹐汝不死。吾闻之有阴德者﹐天报之以福。'"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上》"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下"两头蛇﹐岭外多此类。时有如小指大者﹐长尺余﹐腹下鳞红皆锦文。一头有口眼﹐一头
出一头 [相关解释]
1.见"出一头地"。
出一头地 [相关解释]
1.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读轼(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谓当避开此人让其高出众人一头之地◇以"出一头地"喻高人一着。
函牛 [相关解释]
1.谓能容纳一头牛,指大鼎。
剃头挑子一头热 [相关解释]
1.过去理发师的担子一头为板凳与工具箱,一头为火炉,因称"剃头挑子一头热"。用以比喻一厢情愿。
南方古猿 [相关解释]
又称南猿”。上新世至更新世中期一类形态接近猿类的早期人科化石。1924年首先在南非发现一头骨化石。从化石推断,南方古猿已能直立行走。
够劲儿 [相关解释]
担负的分量极重;程度极高一头骡子拉这么多煤,真~ㄧ这辣椒辣得真~。
帮套 [相关解释]
①在车辕外面的拉车的套加上一头牲口拉~。②指在车辕外面拉车的牲口一匹马拉不动,再加上个~。
扦子 [相关解释]
一头尖细的物具,多用金属、竹、木等制成用铁扦子通炉子|用小竹扦子剔牙缝。
拖把 [相关解释]
1.擦拭地板的工具。用许多布条系在木棒的一头做成。
换头 [相关解释]
1.词的下片起头句和前片不相同的叫换头。明杨慎《词品.秦少游赠楼东玉》"秦少游《水龙吟》赠营妓楼东玉者,其中'小楼连苑',及换头'玉佩丁东',隐'楼东玉'三字。"清周济《宋四家词选.论》"吞吐之妙,全在换头煞尾。古人名换头为过变,或藕断丝连,或异军突起,皆须令读者耳目振动,方成佳制。换头多偷声,须和婉,和婉则句长节短,可容攒簇。"或谓《诗》中已有换头,但其名称在填词时始出现。清纳兰性德《填词》诗"不见句读参差三百篇,已自换头兼转韵。"有时亦指词由前片转入下片句法和前片完全相同的,即谓乐曲过拍后另起一头。
楔子 [相关解释]
①一头粗厚一头薄削的木片,插入缝隙中使物固定这儿还有点松动,楔个楔子进去。②元代杂剧中加在最前面或两折之间的片断,作为剧情的开端或衔接。也指长篇小说之前的引子,以引出正文。
活字 [相关解释]
印刷上用的金属或木质的方柱形物体,一头铸着或刻着单个反着的文字或符号,排版时可以自由组合。
炕头 [相关解释]
(~儿)炕靠近灶的一头热~。
烙铁 [相关解释]
①烧热后可以烫平衣服的铁器,底面平滑,上面或一头儿有把儿(bàr)。②焊接时熔化焊閖用的工具,一端有柄,另一端为紫铜制成的头,有刃。
烟袋锅 [相关解释]
1.装在旱烟袋一头的金属的碗状物。
牛心炙 [相关解释]
1.晋代王恺有一头能快走的牛,叫"八百里驳",极为珍视。一次,王恺和王济比射,王济赢了这头牛,"叱左右速探牛心来,须臾炙至,一脔便去。"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用为豪侈的典故。 2.指用牛心做的一种菜肴。
特牛 [相关解释]
1.一头牛。 2.公牛。
王尼叹 [相关解释]
1.《晋书·王尼传》"尼早丧妇,止有一子。无居宅,惟畜露车,有牛一头,每行,辄使子御之,暮则共宿车上。常叹曰'沧横流,处处不安也。'"后因以"王尼叹"喻落泊者之怨尤。
筑底巷 [相关解释]
1.一头不通的死胡同。
被头 [相关解释]
①缝在被子盖上身那一头上的布,便于拆洗,保持被里清洁。②〈方〉被子。
被池 [相关解释]
1.为保持被子盖在上身的一头不沾汗垢而缝上的布帛。池,边饰。
蹄角 [相关解释]
1.亦作"蹏角"。 2.牛的蹄与角,古时用以计牛头数。蹄角六,即一头牛。 3.指代牲口。
蹄躰 [相关解释]
1.亦作"蹏噭"。 2.古时用以计算牲畜的头数。蹄窍五,即算一头牲畜。噭,口;躰,肛门。
铁殳 [相关解释]
1.古代兵器。铁制﹐长柄﹐一头有棱。
铁蒺藜骨朵 [相关解释]
1.古代兵器。用铁或硬木制成。一头装柄﹐一头长圆形﹐上面装有铁刺。
铆钉 [相关解释]
1.铆接用的金属元件。圆柱形﹐一头有帽。
铡刀 [相关解释]
1.切草或切其他东西的器具﹐在底槽上安刀﹐刀的一头固定﹐一头有把﹐可以上下活动。
顶牛 [相关解释]
1.骨牌的一种玩法。两家或几家轮流出牌,点数相同的一头互相衔接,接不上的人从手里选一张牌扣下,以终局不扣牌或所扣点数最小者为胜。也叫接龙。 2.比喻争持不下或互相冲突。
鼓钉 [相关解释]
1.一头似圆鼓的钉子。有的圆头上有花纹。
猜你喜欢